国有经济法律制度构建的理论思考(1)

【摘要】 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是资产的资本化、产权的市场化。从各个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的实践来 看,国有资本具有以下明显特征:(1)国有资本是由国家持有的能够用于增殖的财富;(2)国有资本具有流动性;(3)国有资本对于其它生产要素具有支配力和控制力。 国有经济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国有经济法立法、执法、司法始终的根本准则,是调整国有资产 监管关系、国有资本运营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关系普遍适用的原则,是对国有经济法律的本质和规律的集中反映,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不易变动性。 论文代写。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法律制度。

国有经济存在何处?国有经济是什么?国有经济有什么用?国有经济应该如何运作?多年以来,伴随着国有经济改革的曲折发展,关于国有经济的疑问和思考也一直困扰着人们,而作为调整 国有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也随之经历了多年的坎坷。十六大以来,国有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已 经启动,国有经济立法工作也随之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究竟应该如何构建国有经济新体制?它的建立是否会令国有经济真正步上良性运行的正轨呢?我们将在下面的论述中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一 、国有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范畴 (一)国有经济 所谓国有经济是指为了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社会公益,由国家(政府)出资,或直接设立国 有独资企业,或控股、参股设立企业,并由国家直接或间接管理和经营国有资本的一种经济形式。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特征:首先,国有经济存在的理由是国家需要 利用国有经济这一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服务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体现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 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尽管国有经济最终落脚在微观经济上,但是其效应则应该体现在宏观经济上, 这就是所谓的“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其次,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国有独资企业,又 有国有控股企业,还有各类利用国有资本参股的企业;再次,国家(政府)管理和经营的对象是国有资本而不是国有资产,其最直接目的就是保值增值。在具体方式上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 的,一般以间接的管理和经营方式为主,以直接的管理和经营方式为辅。由此可见,国资的管理和经营应该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从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二是要从以直接管理与经营为主转变为 以间接管理与经营为主。

毕业论文 (二)国有资本 在我国国资改革的历史词汇中,国有企业原是最常出现的字眼,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 由于改革的重点递延到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时成了热门词汇,然而现在我们却主张在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多使用国有资本这个概念。所谓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及其政府为了实现国有财产的保值增殖而将其转换为增值资本进行运营,并在法律形态上予以确认的一种国有产权 表现形式国有资本不同于国有资产。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有资本的增殖性。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 形式国有资产转变为国有资本,其根本意义就是要把大量沉淀于生产领域的国有资产从单纯生 产要素的地位中解脱出来,还其资本的本质属性,使其不断保值增殖。同时,由于资本是一个可流 动的概念,国有资本也将是一个流动的财富量。在不断过渡和交易的流动过程中,国有资本或者还 原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本性,或者向真正需要其行使国有经济管理职能的领域集中,发 挥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配力和控制力作用。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根本标志就是资产的资本化、 产权的市场化。从各个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的实践来看,国有资本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国有资本是由国家持有的能够用于增殖的财富;(2)国有资本具有流动性;(3)国有资本对于其它生 产要素具有支配力和控制力。

代写论文 (三)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在特殊行业和领域发挥特殊作用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最终产 权归国家所有的企业。典型的国有企业国家独资或国家绝对控股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 行政职能在经济领域里面的延伸,是为实现某些社会政策目标而产生的、主要在一些特殊行业发 挥特殊作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国家通过建立和发展 国有企业而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维系国家、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其次,通过控制力和支配力 来体现主导作用国家通过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而对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发挥 决定性的影响。再次,弥补市场缺陷。在一些市场机制所不能及的、或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所产生的、 以及非国有资本不愿意干的某些超越利润之外的,但又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国民生活所必须的 行业和领域,由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具有公益性和营利性两个特征,其经营目标是“公共目标”与“企业目标” 的对立统一。公共目标或社会目标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具有多层次性:一是稳 定经济;二是促进经济增长;三是缩小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四是平衡国 际收支 [1];五是增进社会福利,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同 时,国有企业也应当赢利,这是市场经济竞争压力和优胜劣汰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其赢利的目的 是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有投资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证国家除了利用税收收入外,还有 足够的国有资本增值的收益用来履行公共事务。因此,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两重性是相辅相成、互相兼顾的。 毕业论文 明确国有企业的两重性,在考虑国有资产投向哪里、投入多少等问题上既要最大限度地谋求 赢利,又要不损及公共利益和其他一些主体的私益。赢利性与公益性两相比较,公益性更为重要, 因为国家投资追求赢利,最终是为了谋求公益。因此当赢利性和公益性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国 企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赢利而服从公共利益,以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性。 [2] 从国企的两重性看,规范的国企可以有三种形式:一是国有独资公司;二是国有的有限责任公 司;三是国有的控股公司(其中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同时,除了创办国有企业外, 国家可以通过授权或委托等形式,将国有资产交与一定的机构或企业进行股权、债权等投资。受 权、受托机构或企业可以完全按市场的办法和规则进行操作,为国家牟取利益。毫无疑义,这些机 构和企业的性质是营利性的,被这些机构和企业参股的企业也是营利性的。 (四)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 国有资本国有经济是两个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国家(政府)对企业投资形成国有资本国有经济的运行表现为国有资本的运作,或者说通过国有资本的运作来实现国有经济的运行。 作为国有经济基础的国有资本,是指由国家出资、占有,作为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经营,并在经营中 获得收益和增值以及相应权益的资产。因此,与国有经济相联系的国有资本指的是国有的生产经。

营性资产(资本),不包括政府机关及非经营性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也不包括国家所有的未开发 的自然资源。 国有经济的存在形式从现有的企业实物形态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国有企业,从价值形态 看,其实质是国有资本国有经济的存在是国有资本动态和静态的统一。从财产组织形态看,国有 经济的载体是企业,包括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微观经济组织,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国有经济的载体不纯粹是国有企 业,在股份制企业和各种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资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实行参股。 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两个相联又不同的经济概念。前者是指国有经济的微观经济形式,是 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国有企业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国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转变 经营机制,使国有经济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改革的结果将是“国有企业”的绝对数量大幅度减 少,但国有经济随着国有资本的积累和国家投资的增加,其资本规模是绝对地扩大,主导作用是绝 对地增强。市场经济否定的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而不是国有经济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符合 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是抓大 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战略性改组,目标是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建立成投资主体多元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通过战略上的调整布 局,收缩战线,探讨新的实现形式,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是探讨国有经济在市场 经济中有效的实现形式国有独资企业甚至国有控股企业可能从市场竞争的一般领域退出,但国 有资本绝不会完全放弃具有盈利性又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竞争性领域。 毕业论文。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