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42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灯盏细辛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Amos等[1]报道40岁以上的T2DM患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达31%,60岁以上者达67%。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引起肢端坏疽而导致截肢。一项来自欧洲的报道显示[2],非外伤性截肢患者中35%~50%为糖尿病所致。本研究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动脉注射联合灯盏细辛静滴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以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项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2—2007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84例。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6例,38例,年龄45~70岁,平均(65.2±11.1)岁,病程4~20年,平均(12±8)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下肢乏力、发凉、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趾端或足部疼痛(趾坏死或溃疡),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②踝/肱动脉血压比值<1。③经多普勒超声扫描系统分别测股动脉、胫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宽度减少,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血流速度下降,每搏血流量减少[3,4]。84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2研究方法对入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上述症状发生的时间和程度,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空腹和餐后2hC肽、血粘度、血流动力学、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有足坏疽4例,对照组4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控制血糖。局部有足趾坏疽或脓肿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两组均给予丹参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周。禁用其他抗凝、扩血管或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2500u加入0.9%生理盐水5ml股动脉注射联合灯盏细辛30ml和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我们采用美国Acuson128XP/5C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于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检测双侧股动脉、月国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膜、测量血管内径,然后按彩色键,选择血管腔彩色血流充盈最佳点,测量峰值流速(VMB)、平均速度(VMT)、VMB/VMT、加速度、减速度、加速度/减速度比值和血流量。超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为60℃。血流量=VMB×血管内径的平方×3.14÷4。Ⅰ级病变患者,彩色多普勒显示其管腔狭窄在15%以下,血流轻度受阻,出现湍流,加速度/减速度在1.4~1.6,收缩末及舒张期频谱增宽。Ⅱ级病变患者,其管腔狭窄在16%~50%,加速度/减速度比值为1.61~1.75,收缩及舒张期频谱增宽血流量减少1/3以内。Ⅲ级病变患者,其管腔狭窄在51%~85%,加速度/减速度>1.75,收缩期频谱增宽血流量减少1/3~3/4,其特点为反向血流消失。Ⅳ级病变患者,其管腔狭窄85%以上或闭塞,频谱宽度及加速度/减速度可以正常,其特点为血流量明显减少或消失[3,4]。

2结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内膜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严重者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VMB增加、频谱增宽、VMB/VMT及加速度/减速度比值增加,其中以足背动脉改变最显著,而股动脉受累相对较轻[5]。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足麻木、疼痛明显减轻,血管内径增宽频谱变窄、VMB/VMT及加速度/减速度比值减小,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或0.01),见表1。表1治疗前后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