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异同

摘 要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飞速发展,中医护理以其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它与现代所倡导的循证护理临床应用上存在某些一致性,客观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异同,使中西医护理相互促进与提高,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护 循证护理 异同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中医护理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方法,成为护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就循证护理中医辨证施护异同做一介绍。

循证护理的概念   循证护理可理解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个人的技能和临床经验,全面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

不难看出循证护理的思想是以整体的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全方位来考虑人的健康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理念与中医护理中的整体观是息息相通的【sup】[1]【/sup】。

循证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的原始资料,科学系统地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②寻求证据:查询相关资料,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所获得的证据结合起来,提供有效的证据;③制定并实施措施:研究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临床专家和患者的意见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④效果评价:通过自我反应、患者和同行的评估来评价实施的效果【sup】[2]【/sup】。

中医辨证施护的内涵和特点   辨证施护就是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出是何病、何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sup】[3]【/sup】。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辨证施护护理疾病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中医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的精髓,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护临床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地理、季节的不同,患者的形体或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施护求本:研究和找出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

如眩晕可因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引起,病因不同,护理措施就不同。

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多是六邪侵袭机体,病位在表,内伤咳嗽则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护理上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扶正补虚、祛邪止咳为原则。

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证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护理方法。

如头痛、眩晕、中风等属不同的病,但在临床上都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故可采取相同的方法来护理注重患者情志的调护,使其心情舒畅,控制情绪波动。

辨证施护循证护理   辨证施护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护理疾病过程

辨证”的过程包含了循证护理中的评估和寻证两个完整步骤,“施护”则包含了拟写护理计划与实施护理措施的全过程,同时“施护”又可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从现代护理理论上说,辨证施护基本概括了循证护理的全部工作程序。

综上所述,辨证施护临床循证护理都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寻找文献依据,在护理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差异:辨证施护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局部病变与整体机能的有机联系,注重患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表现,遵循“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

循证护理则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目的,注重的是对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两者结合起来辨证施护可为循证护理提供更多的实证,使个体护理更具特色。

循证护理可使辨证施护更客观和规范化、评价体系更科学【sup】[4]【/sup】,促使中医护理更具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2 吴秀云.加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117.   3 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31.   4 尹敏敏,张晶,丁玲.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92—39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