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谨防中耳炎_有中耳炎能游泳吗

夏季游泳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但是游泳后有些宝宝会发生耳朵痛,因此,在游泳中若是不注意图耳朵的保健,就容易造成中耳炎。

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它的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黏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

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

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

一般情况下,游泳或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点水,只要鼓膜没有异状,水进不了中耳腔,是不可能引起中耳炎的。

如果游泳或洗澡时耳孔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但要注意手势切莫太重。

游泳后发生耳痛,主要原因有:一是外耳道皮肤受到水的浸渍,表皮软化,这时如挖耳等会使皮肤受损;二是因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导致细菌生长,引起外耳道疖,若细菌侵入外耳道,则可发生外耳道炎。

这时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

严重时耳道全段红肿、糜烂,如不及时控制感染,细菌可蔓延至周围组织,引起耳周蜂窝组织炎、耳周淋巴结炎,导致病程延长。

另外,如果耳内有大的耵聍团,还会遇水膨胀,压迫外耳道神经末梢或诱发炎症而产生耳痛

游泳时如鼻腔呛水,水中的细菌咽鼓管进入中耳,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游泳时如鼻腔呛水,水中的细菌咽鼓管进入中耳,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若曾经患过中耳炎而遗留鼓膜穿孔者,则细菌可经穿孔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复发,治疗不当,容易造成中耳粘连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影响听力,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游泳后一旦发生耳痛,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切莫擅自用滴耳剂处理。

同时应保持耳内干燥,切勿耳痛稍微减轻就停止用药,又下水游泳,使病情迁延不愈。

若曾经患过中耳炎而遗留鼓膜穿孔者,则细菌可经穿孔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复发,治疗不当,容易造成中耳粘连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影响听力,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因此,游泳后一旦发生耳痛,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切莫擅自用滴耳剂处理。

同时应保持耳内干燥,切勿耳痛稍微减轻就停止用药,又下水游泳,使病情迁延不愈。

鼓膜穿孔者,不宜游泳

耳内有较大耵聍团者要先取出。

可以在下水前在外耳道内涂少许抗生素眼膏,以保护皮肤、减少水的浸渍。

游泳时鼻腔呛水后,不要擤鼻,以免病菌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游泳后,应将耳内残留水拭干,不能用不洁挖耳器挖耳。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