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促进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从构建善思课堂、创新活动开展模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设主题和设计方案四个方面着手,提出培养学生的问题生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湘婷,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教导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广东 广州 510360)。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32—0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養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促进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构建善思课堂,关注问题生成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板块在批判质疑方面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笔者结合本校善思课堂的相关研究,关注学生的问题生成能力以及批判质疑素养的培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起于思,没有“思”,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善思、善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维。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运用“7W”关键词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开展头脑风暴组织学生深入讨论、探究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运用“世界咖啡”学习模式开展小组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精辟地阐明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为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笔者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次口语表达交流课例研讨活动。通过“荔湾老街——口语表达与交流方法指导课”研讨活动,基本明确了口语表达的训练要求与方法:说话清晰流畅;大方自然,与观众有眼神交流 ;可用肢体语言帮助解说、展示。为进一步完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指导,笔者开展了“我是小小讲解员——口语表达与交流方法指导课”研讨活动。这项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荔湾文化馆粤剧展厅开展模拟粤剧讲解服务,围绕粤剧服装、粤剧历代名人、粤剧发展历程等主要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开始的胆怯到后来能落落大方地向在场师生进行讲解,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升。在课后交流中,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践活动很有意义,他们不仅感受了参与社会活动的不易,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胆量,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除了安排口语表达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笔者也特别注重学生口语表达练习,如在“荔湾老街——成果展示与交流”课上,笔者创设了多次口头表达机会,让各组学生练习:一是在交流课开始前,要求各小组组长介绍小组活动情况,便于全班学生对各组活动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各组探究老街的特点;二是要求各小组成员在介绍各组作品时,要表述清晰、重点突出,注意口语表达礼仪;三是评价时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改进建议;四是各组要对其他学生的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并提出初步的改进措施。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教师强化了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的每一次练习都要有层次,逐步提高口语表达的要求,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借鉴,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实践创新”板块要求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笔者所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起步较晚、存在不足,缺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活动成果多为调查报告等文字材料,实践类成果较少,未能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团队决定深入挖掘,利用荔湾本地资源,从荔湾历史文化入手,突出老街特色,启发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如在“荔湾老街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荔湾老街各街的特色,设计制作展示作品,六个学习小组分别在活动结束后创作了沙面宣传片、恩宁路旅游册、长寿路骑楼模型、“上下九”“陶陶居”象形点心模型、聚龙街老屋模型等多种老街文化创意作品。

活动结束后笔者围绕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组织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乐创空间”活动获奖的作品,引导学生总结视频类成果与设计制作类成果制作的要点,然后对各小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启迪学生思维、引发联想,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活动创意成果的制作方法,提高活动质量。经过研讨,最终对各小组提交的创意成果给出了合理的修改意见:“泮塘大街”小组的象形点心最好能用蒸笼盛装;“上下九路”研究小组的骑楼模型需要更细致,以便充分体现骑楼的特色。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后续生活学习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

四、巧设主题,培养学生设计规划的能力

设计规划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规划活动,如设计活动实施方案、构思创意作品制作、缜密安排户外活动等。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明确活动实施的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统筹规划活动能力

例如,在设计指导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模式(见图1)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是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予以关注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金武.生命科学领域生活化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机渗透[J].学苑教育,2018,(10).

[2] 谢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发展的实施与评价[J].时代教育,2013,(22).

责任编辑 曾轶维。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