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2年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目论文联盟前,各地棉区陆续开始棉花播种和育苗,好种出好苗,好苗一半产,播种期和苗期管理对实现全年丰产丰收至关重要,为加强春季棉花生产指导,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根据不同棉区棉花生产特点,特制定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长江流域棉区春季棉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备足良种,建床培肥   1.选购优质棉种。根据种植规模,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响、信誉度高、口碑好的抗虫杂交棉品种。2012年农业部在长江流域主推中棉所63、鄂杂棉10号、铜杂411F1、苏杂3号、鲁棉研28、鲁棉研21、冀棉958等优质棉种。选购时应注意适宜种植区域规定,生产上一般要求亩备种量在300~350克。   2.建立规范苗床苗床应与移栽大田靠近,以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高爽、土质较好的无病地块为主,忌用重茬床基,苗床四周应有一定空间,尽量避免前茬作物起身拔节后影响苗床光照与通风。杂交抗虫棉每亩建标准苗床长13米、宽1.3米,可摆3500钵,育成棉苗2000~2500株。制钵前将床底铲平拍实,撒入草木灰或碎麦秸、稻壳等。 毕业论文    3.抓好苗床培肥。每个标准苗床,一般在制钵前10天施用经腐熟的人畜粪100千克左右或经发酵处理的细豆饼1千克左右,充分拌匀,达到泥熟、土细、结构疏松。制钵前再施氮、磷、钾、微养分含量俱全的棉花苗床专用复合肥2~3千克,并与钵土充分混和。培肥土层厚度应不少于15厘米。切忌用尿素、碳铵作床肥,以防出苗时烧根死苗。同时注意床土及盖籽土不能被绿(甲)黄隆之类的除草剂污染,一旦发现受除草剂污染,应及早选用新床址,进行翻晒培肥或用客土填床,并重新备足盖籽土。   (二)制足钵,适期播,育壮苗   4.及时制钵。一般应在3月底前完成制钵。钵土于制钵前1天洇足水,湿度为最大持水量80%,达到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的状态。用直径7~8厘米制钵制钵制钵数为大田实栽密度1.5倍以上。边制钵边排钵,苗床四周培好土,平铺薄膜保墒待播,苗床周围挖好排水沟。   5.适期播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以上为播种适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10日播种,麦油后茬口可适当推迟到4月10日后。要求抢在冷尾暖头的晴天播种,力争播种后有2~3天的连续晴好天气,以利于增加床内积温,夺取全苗、齐苗。播种前将苗床浇足水并用多菌灵或灵福合剂杀菌剂药液进行床面消毒,然后播种。棉种播前需晒种1天,一钵一粒。播后用备用肥、细土盖籽1.5厘米左右,填满钵间空隙。每标准苗床用乙草胺或氟乐灵等除草剂防除杂草。提倡双膜育苗,覆盖地膜,支搭棚架,支架间隔60厘米,架高50~55厘米,中空距离40厘米,支架用塑料绳连结,并在两端打桩固定。覆盖农膜,拉紧封严,防风护膜。 代写论文    6.培育壮苗。出苗前,高温高湿催全苗。双膜育苗的苗床,在出苗80%时抽去床内地膜。齐苗后视苗床温度及时揭膜晒床散湿,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先通风、后揭膜,下午3时左右盖膜保温,坚持2~3天。结合晒床每个标准苗床使用助壮素进行叶面喷施。麦(油)后茬口棉苗一般应二次化控。喷施多菌灵或波尔多液等杀菌剂防治苗病。晒床后采用只通风揭膜通风揭膜相结合的调温促壮措施,开始通风迟开早关,一般上午10时左右打开通风口,下午4时左右关好床。逐渐增加通风口数,不断变换通风口位置,自始至终调节好苗床温度。移栽前10~15天(套栽棉10天、麦后棉15天)搬钵假植,做好三补一增(补肥、补水、补土、增温),缩短移栽后缓苗期。移栽前一周昼夜揭膜炼苗,做到红茎过半、白根盘钵、叶色浓绿、苗体墩实。喷施防病虫药剂。坚持苗不移田、膜不离床,防天气突变。   (三)施足基肥、适时移栽、促早活棵   7.施足基肥。亩施用氮肥3.5~5千克、磷肥2.5~3.5千克、钾肥7.5~9千克。宽窄行移栽的基肥于整地时开沟深施在棉花小行中间,单行移栽的在靠近棉行的一侧开沟深施,或翻挖时全层施于棉行中。   8.合理密植。依品种与地力进行合理密植,纯作棉田以每亩1800株左右为宜,立体种植棉田以每亩1600株左右为宜,根据种植方式和茬口状况适当增减,最低每亩应不少于1500株。 代写论文    9.适期移栽。气温稳定在18℃以上时为安全移栽期。套栽棉一般在麦收前15~20天,约在5月上中旬移栽为宜,苗龄控制在3~4叶期。麦(油)后棉立足于抢栽,收获一块移栽一块,苗龄控制在5~6叶期。 代写论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