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综述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攻击行为包括:躯体攻击、语言攻击、物体攻击和自身攻击[1]。

攻击的极端形式称为暴力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2]。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突然发生直接伤害他人或物体的攻击行为,对患者本身、他人及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攻击行为的识别及处理,是精神科医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掌握其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减少对自身、他人造成的伤害,减少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

近年来精神医学界对攻击行为的分析和护理做多方面的探讨,现综述如下。

1患者特征 1.1精神疾病类型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的影响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发生攻击行为,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高,达49.38%—80%[1,3],其中尤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分裂症更为常见(占75%)[4];其次情感性精神病,癫痫性精神障碍、分裂样精神病、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发生报道。

1.2攻击行为病人临床特征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攻击行为发生精神症状高度相关[3,5],最易出现攻击行为精神症状是幻觉妄想,占所有精神主导症状的35%—45%,这类病人高度危险,他们常常有明确目标,周密计划,并且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妄想内容;其次是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被强制入院、拒绝治疗及检查等是攻击行为产生的高危因素。

攻击行为发生时,97%的病人是缺乏自知力的[6],以上提示入院时表现兴奋、烦躁、情绪不稳、拒绝住院、易激怒、敌意、不合作、治疗医从性差、不承认自己有病及具有有关精神病性症状病人发生攻击行为

2攻击方式 由于精神病房对危险物品管理较严格,病人很难得到施暴工具,所以病人攻击行为的方式主要有徒手攻击(包括拳打脚踢,卡勒颈部、咬人、扯头发、啐口水、企图强奸及言语性攻击,如:威胁性言语、辱骂、下流言语等)占62.01%—86.67%,其中以拳脚相加多见,言语性攻击常常早于人身攻击;其次为日常生活用品、危险物品攻击(如牙刷、口盅、痰盂、扫帚等)[3,5,7]。

病人攻击行为多为伤人、自伤、毁物、威胁要打要杀、粗言谩骂、猥亵;女病人攻击行为多为抓对方头发、咬人、踢人、辱骂、啐口水、摔盆碗、泼水等[8,9]。

3攻击主要对象 由于精神病房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病人攻击行为的对象多为与其有密切接触史的医护人员、病友、家属或陪护、病房工勤人员等,尤其以医护人员受攻击的频率最高,居攻击者首位,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占攻击对象的41.66%—68.3%、病人或家属及其他人员占8.34%—31.7%,在病人攻击对象中,工作人员占首位,,而护士所占比例又最高,可见医护人员成为精神病人的主要攻击对象[7,8,10]。

4发生攻击行为时间 据统计,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时间多在入院后的1个月内,发生率占90%,入院1周内发生者近半数,入院半个月以内占56.67%,0.5—1个月占41%;入院1个月以上占3.33%,发生攻击行为的具体时间:白班(30.73%—37.3%),中晚班(28%)上夜班(21.4%~49.32%)下夜班(16.43%—19.8%)[5,10,11]。

5诱导因素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除受病理因素影响外,环境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过度拥挤,缺少独处,闲散无事可能导致攻击行为[12]。

刘克礼[13]报道过分拥挤增加攻击行为的可能性,精神分裂症尤其如此。

精神病人多数不承认有病,被骗或强制住院,以及对医院环境陌生,作息制度不适应,饮食不习惯,进出不自由,有被监禁的感觉,因此产生紧张恐惧被害情绪而出现攻击行为[14]。

此外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如对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与病人攻击行为有密切相关[15]。

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与沟通方式不恰当,如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说话态度生硬、粗暴或与病人争辩、有意挑逗等,环境存在可攻击他人的物品,如扫把、拖把、碗筷、椅子等均是造成病人攻击行为的因素,应引起精神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因此提示,病房环境的布置及执行治疗护理时,尽可能宽松一些,需全面考虑安全管理,这样可减少攻击行为发生或至少使攻击行为的模式有所改变。

6攻击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病人在出现攻击行为前常常表现为不信任他人,怀疑一切,情绪不稳,目光中露出敌意,挑剔,骂人,无理要求多,坐立不安,活动量较平时增加,拒绝住院治疗,存在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

7防范措施 7.1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 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同时也是预防攻击行为的重要手段[16]。

由于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突发性、危害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应急预案和完善安全管理,杜绝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值班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认真落实岗位职责,是防范病人攻击行为的保证。

此外,创建一个安静、安全、美观、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

对有攻击行为史或现有暴力行为征兆的病人安置于安静、宽敞的隔离室内,不安排竞争性的工娱活动,遵医嘱及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均是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

7.2全面掌握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及心理状况 要全面地了解掌握入院病人的病情,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全面准确评估病史及症状变化情况[17],对其治疗及存在的护理问题要全面掌握,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防范攻击行为的基础。

及时把病人攻击倾向告知医生,以便及时有效进行医疗处理,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

7.3健康教育 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如入院初期,向病人宣教住院须知、安全制度、有关检查内容及检查的注意事项;病情稳定期,向病人宣教患病的原因、症状治疗、预后及预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安心住院、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指导其学会控制情绪,分散注意力,转移攻击行为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18]。

出院前期,向患者宣教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坚持按医嘱服药及其目的,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定期复查的重要性等。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