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接 要]党中央、国务院重点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全覆盖、全过程审计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内部审计工作视频会议强调各高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探讨加强高校审计体制和机制建设、拓宽审计职能、创新审计方式、把握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化和结果公开。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新形势 内审 机遇 挑战 路径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2015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政策,并对高校内审工作作出战略布署。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内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内部审计发展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基础保障   《意见》强调单位行政“一把手”是内审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直接领导内审工作,健全内审工作领导机制,充分保障内审机构独立性,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

2015年6月11日,教育部召开内审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袁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关于加强内审工作的讲话。

教育部首次从文件上对高校内审领导体制、治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内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石,为内审发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过程监管、提高资源绩效等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对内审工作确定重点领域,拓宽范围,强调结果运用   除三大传统业务外,《意见》一是明确内审四大重点领域,包括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资产管理。

二是拓宽审计范围,探索对教育部高校重大改革项目、重要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并督查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根据高教改革需要,配合党风廉政建设,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三是强调审计结果运用。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整改情况的检查及后续审计;对发现问题依法规认定责任、提出建议,并配合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落实责任追究;在建立经济责任和其他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制度基础上,逐步按照法规、联系实际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三)反腐工作深化,内审被广泛关注,工作环境、平台向好   近期,经中央专项巡视组检查后,中国传媒大学8位领导违纪受到处分,校党委书记受到通报批评,正副校长被免去职务。

高校审计再次受到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党中央、教育部高校师生员工、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理解和支持内审

(四)高教改革发展对内审提出新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教育发展改革任务艰巨,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产总值比例达到4%,2014年教育部部门决算总收入达3000多亿元,年未净资产总额达5600多亿元。

同时,作为党和国家的学术前沿,高校体量大、人员多、业务杂、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各级管理层在驾驭复杂经济活动和资金流量过程中,迫切需要校职能部门能按照法规提出工作建议和方案,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作为熟悉高校内部各类经济现象的内审部门,责无旁代,必须担负起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务高教改革、促进发展的任务。

二、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随着高度关注和重视,内审面临五大心理压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审领导和人员普遍存在五大心理压力,一是职业操守要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二是专业知识结构要不断完善,尤其是新形势、新政策、新制度的学习;三是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具备。

查出问题后,内审要争取被审计单位及责任人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屡查屡犯;四是政策宣讲、督促整改不能缺位。

内审应检查、服务和促整改相结合,针对被审单位关于管理、财经等方面的疑惑,内审不仅要掌握各种知识,还要耐心答复;   (二)随着范围和职能拓展,内审面临趋近管理层期望值的挑战   新形势下内审的职能和范围拓展,管理层和社会对内审的期望值由经济活动的揭弊露错上升到高校的全面治理。

如,《意见》要求:“内审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改革目标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要利用审计反映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措施规定,揭示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漏洞,及时研究解决,推动改进完善”。

(三)随着整改责任追究结果公示,内审面临质量风险挑战   《意见》明确要求:内审部门要落实审计问题的整改责任追究工作,注重审计结果运用,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这一方面增强了内审的透明度,扩大了影响力;另一方面对内审形成了无形和强有力的监督。

内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给出正确、恰当的审计结论,增加监督检查工作的说明力、信服力,降低重大事项未被披露的概率和审计风险。

(四)随着外部检查工作深入,内审面临“倒逼”机制的压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教育部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内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加大高校检查、结果公开、责任追究力度,外部检查工作已经对内审形成“倒逼”机制,内审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充分发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约束行政权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作用,内审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加大审计力度。

三、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内部审计实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建立健全内审体系   加强内审工作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

高校一是主要负责人应直接领导内审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报告,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和困难;二是按《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有关规定,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不低于教职工总数2‰的专职审计人员;三是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并促进落实;四是加强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综合利用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二)打造精干、专业化、职业化的复合型审计队伍,   面对上述挑战,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积极、阳光的良好心态,政治上讲规矩,业务上本领过硬,努力成为合格的复合性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应不断充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背景和资格的内审人员,配备经管类专业知识、从事财经和审计等方面工作经验的内审部门负责人,并保障各类培训和后续教育的经费和时间,构建合格的教育卫士。

(三)创新服务方式,采用自审和委托相结合的审计方式   随着内审业务范围、工作量、审计风险成倍增长,随着高教定编定岗、精减机构和人员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入,鉴于内审力量不足,高校应严格通过公开招投标、引入审计服务外包、以购买服务方式辅助完成内审新职能的实现;同时,内审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委托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而不能是“连联员”、“甩手掌柜”。

(四)传统为纲,突出重点,拓宽范围,实施内审“全过程”、“全覆盖”   首先,内审应不断夯实经济责任、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3大传统审计业务。

一是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情况通报、整改落实、责任追究结果公告制度基础上,适时开展书记校长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确保重要岗位领导任期至少审一次。

二是开展预算执行和绩效审计前提下,强化预算编制、调整提前介入的参与式审计方式;三是对采购、基建、合同等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监督评价。

其次,内审加强重点领域审计

一是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加强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配置和使用、因公出国(境)、行政会议和培训支出等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审计

二是加强对外协经费划拨、劳务费发放、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合规的重大科研项目、重要业务环节的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三是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等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四是加强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对外投资是否合规的资产管理审计

最后,内审应不断拓展范围。

一是探索重大项目、重要政策跟踪审计,促进高教改革目标完成和政策落地生根。

(五)加强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推进结果公开   高校内审应一是开展对整改情况的后续跟踪审计,督促被审单位、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完成有关整改工作

二是对审计情况依法规认定责任、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积极配合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按审计结果和法规追究相关责任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其他审计结果校内通报制度,并结合实际,依法规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在教育部内部审计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教育审计,2015 (2):4—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   [3] 刘金霞.“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6—40.   [4] 荣欣.陈金波.高校内部审计价值提升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24—26.   [作者简介]郭静( 1972—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审计处高级会计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审计研究。

工作单位(通讯地址):武汉大学审计处   乔栋   13805488965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宝盛广场。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