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治疗枕神经痛19例

【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99—01 毕业论文网   枕神经包括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其疼痛部位枕大神经多在枕后区及顶部;枕小神经痛多在枕外侧.乳突.耳后.及耳部。

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咳嗽.转颈.劳累.受凉等可诱发或加重。

检查时病人多有颈肌紧张,枕大神经痛通常在第二颈椎棘突与乳突之间连线有明显压痛;枕小神经痛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压痛

现采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神经痛1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治疗方法   1.1方法:病人取坐位,头正位微向前屈,枕大神经阻滞好,以第二颈椎棘突与乳突之间连线的中点压痛为穿刺点;枕小神经阻滞乳突后方及胸锁乳突肌中1/3后缘压疗点为穿刺点。

对于单一的枕大神经痛或枕小神经痛,采用相应的枕大神经阻滞或枕小神经阻滞;若两侧神经痛,可同时注射两侧。

神经阻滞后,局部麻木.酸胀等,并可向头顶.颞部.前额及耳后扩散,可持续1—2小时。

1.2药物配方: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VB120.5mg,注射用水2ml,强的松龙25mg,共10ml,美点注射3—5ml,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美疗程间隔两周,一般需1—2疗程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在18—64岁,平均45岁。

病程最短的2周,最长的8年。

枕大神经痛11例,枕小神经痛3例,两者同时存在5例。

2.2治疗标准:痊愈,头痛症状全部消失,参加正常工作,劳累.受凉.转颈或各种诱因下无复发。

好转,头痛症状基本消失,但在劳累.受凉.转颈或各种诱因的刺激下,症状可反复,但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时间明显缩短,再次治疗的有效果。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3结果:痊愈12例,占63.2%,好转5例,占26.3%,无效2例,占10.5%。

3讨论   枕神经痛系多种病因所致神经根受到刺激后,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释放出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如:乳酸.儿茶酚胺等,造成局部缺血.水肿等。

以致发生疼痛。

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龙可直接兴奋被抑制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又可对抗儿茶酚胺的代谢和聚集;应用利多卡因能使血管扩张,消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阻断痛觉的中枢传导;应用VB12可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联合应用上述药物,可抗炎消肿,减少神经受压,维持神经细胞正常代谢,修复神经鞘和促进再生。

由于枕神经痛多继发于颈部,枕神经阻滞方法仅仅属于治疗继发病,缺乏对原发病的处理,这是影响治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以后的枕神经治疗中,除应用枕神经阻滞治疗外,应同时治疗颈部原发病,如颈椎牵引,推拿按摩等,以提高治愈率。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