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牢教授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经验

作者:张宇波,郑楠,刘伟玲,臧亮,李娟,李治牢

【摘要】 李治牢教授认为,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每因湿热熏蒸肌肤或兼感风邪而引起,临床常以糜烂渗液、流汁、瘙痒等为特征;治疗上主张湿重宜兼温化,热重宜兼清利,兼挟风邪宜疏风散邪,实证宜兼攻逐,虚证宜兼扶正;提倡辨证施治,内外配合,临床常用复方野菊花汤和萆渗湿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病因病机;@复方野菊花汤/治疗应用;@萆渗湿汤/治疗应用。

导师李治牢教授从事皮肤科疾病治疗数十载,对皮肤病治疗经验丰富,见解独到。本文仅就李治牢教授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急性渗出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相当于中医文献记载的“浸淫疮”“湿毒疮”等范畴,大多数发病急骤,皮损表现为红肿、灼热、丘疹、疱疹、脓疱、糜烂,且伴有渗液或脓液;导师认为发病原因大多为风、湿、热、虫、毒所致,以实证为主;与肺、脾、心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心主热,火之化,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肺主气,外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气虚则肌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浸淫肌肤则皮损糜烂渗液;热毒蕴结则局部红肿,灼热;热盛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头面、身体皆生疮。

2 临证经验     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多因湿热所致,主用萆渗湿汤和复方野菊花汤[1]灵活加减,为皮肤外科常用经方。前方由萆、薏苡仁、黄柏、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8味药组成;后方由野菊花、马齿苋、栀子、下炒白术、生地榆、苦参、黄连、土茯苓、萆、地肤子、甘草组成。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湿重宜兼温化,热重宜兼清利,兼挟风邪宜疏风散邪;实证宜兼攻逐,虚证宜兼扶正。导师集多年临床经验,用萆渗湿汤和复方野菊花汤加减,疗效颇佳。

2.1 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

多由过食肥甘厚腻,致肺胃湿热,复受风邪,蕴滞肌肤,搏结于头面部、颈部。症见皮肤潮红,双目俱肿,目赤痛或面颈部红斑、丘疹、水泡,脉浮数或滑数者。方用萆渗湿汤,去泽泻加枇杷叶、桑白皮、辛夷花、赤石脂、白芷而成;方中炙枇杷叶、辛夷花质轻上浮,可直达肺胃,有轻宣降气之功;桑白皮有泻肺利尿之效,其性寒凉,经归肺胃,可清肺胃热毒;赤石脂、白芷可增强宣肺清热,抑制皮脂溢出的功效。

2.2 脓疱疮、脚癣感染。

多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久化热,湿热搏结或肝胆之火妄动、熏蒸肌肤,循经外溢而致。症见局部皮损潮红,灼热刺痛,水疱壁紧张或患处糜烂渗液,浸淫成片,结痂瘙痒,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方用萆渗湿汤,去泽泻加柴胡、龙胆草、当归、黄芩。该方即可清热利湿、解毒又能泻肝胆之实火。临证遇疼痛较著者,加化瘀通络之品,如延胡索、金铃子、乳香、没药等;若局部肿胀明显,糜烂汁水频流,需重用生薏苡仁,易赤苓为土茯苓;瘙痒甚加苦参、海桐皮、全蝎等。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