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建涛 杨阔 徐勇 张向凯。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瘘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1996年至2006年经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确诊的6例肾动静脉瘘患者,原发性动静脉瘘5例,获得性动静脉瘘1例;临床表现严重血尿5例,高血压1例。4例行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例行肾切除术。结果 4例栓塞血尿得到控制,随访5个月—8年,均无复发;2例肾切除者血尿消失,血压下降。结论 影像学是诊断动静脉瘘的主要手段,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首选方法;动脉栓塞是最佳治疗方法,创伤小、疗效确切,还可最大限度保留患侧肾功能肾功能丧失者可考虑肾切除。

【关键词】 肾动静脉瘘 动脉造影 栓塞 诊断 治疗

动静脉瘘(re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RAVF)临床少见,以严重血尿为主要表现,自1996至2006年我院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右侧4例,左侧2例。5例突发大量肉眼血尿,伴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胀痛或绞痛,其中4例因血块致尿潴留,1例表现为持续性难治性高血压伴镜下血尿。查体:肾区叩痛2例,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2例,无其他阳性发现。6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患侧不显影1例。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肾血管迂曲2例,呈动静脉频谱。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均提示肾动静脉瘘样改变。2例行输尿管镜检发现肾盂肾盏黏膜破损并有活动出血。6例均经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确诊为肾动静脉瘘。其中5例为原发性RAVF,表现为扩张迂曲血管团,内有多支动静脉瘘;1例为获得性RAVF,伴巨大动脉瘤形成,8年前有肾穿刺病史,分肾功能测定显示患肾功能明显降低。

1.2 治疗方法 4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肾动脉造影显示扩张迂曲血管后将导管插至供血动脉,经导管注入栓塞物,其中3例用钢丝弹簧圈(其中1例加用无水乙醇)、1例用明胶海绵。2例行肾切除,其中l例为IVU不显影,行DSA后也未见患肾显影,考虑患肾无功能行肾切除;另l例为合并巨大动脉瘤,分肾功能低下者。

2 结果   4例经栓塞治疗患者肾动脉造影均显示瘘管闭塞,血尿得到控制,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患侧腰痛、低热、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1个月后复查MRA显示瘘管完全闭合。随访5个月—6年,血尿无复发,无高血压情况。2例肾切除治疗血尿立即得到控制,对侧肾功能代偿正常。术前检查患肾中无功能肾脏呈花斑状外观,镜下见肾小管内广泛陈旧性积血;合并巨大动脉瘤者术后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稍高于正常。

3 讨论   RAVF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分为先天性、获得性和特发性三类。获得性RAVF占70%—75%,多有创伤、肿瘤、炎症或医源性因素,肾动脉造影表现为单支扩张迂曲的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称动脉瘤型RAVF;先天性RAVF约占14%—27%,肾动脉造影表现为多支迂曲动静脉瘘,称曲张型RAVF[1]。本组5例为曲张型RAVF,1例为动脉瘤型RAVF。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