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差条件下连续梁线性控制研究与实践

摘 要:在进行渝万客运专线铁路跨越龙溪河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自然原因导致40+60+40连续梁河岸两侧0块浇注后无法同步悬臂浇注施工,工期可能差1~3个月。

基于此,文章分析工期相差3个月对连续梁线性控制的不良影响,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调整施工组织,缩短时差,实现合拢段悬臂两端高差可控。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连续梁 线性控制 梁体线形   1.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为渝万客运专线铁路跨越龙溪河而设,(40+64+40) m连续梁全长145.2m,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梁。

梁高2.8m~5.2m,梁底下缘按R=195.002m(x=0~30.5m)圆曲线变化。

箱梁顶板宽12.2m,顶板厚度34~60cm,腹板厚度50~90cm,底板厚44~100cm。

梁部采用轻型挂篮分段悬臂浇注施工

2.线性施工原则   在施工时要注意符合施工标准,因此需要在0号节段的部位增加压力,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而且还要对挂篮进行严格的检测,处理好挂篮的承重能力与变形程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行检测,计算出每个部位的挂篮承受能力。

进行混凝土浇筑程序之前,需要在顶部设置钢桩。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每个部分的变形程度进行准确计算,以保证施工质量。

在悬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测以降低合拢段两边出现的距离差距。

为了最大程度减小温度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在气温较低时进行

3.对梁体线形造成影响的因素   3.1混凝土的影响   通常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都会对施工效果造成影响,收缩通常会在完成灌筑后1~3个月内消失,在这段时间之后出现的收缩都不会再造成影响,但是要注意前期的收缩值会对施工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徐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长时间受到压力,导致其形态发生了改变,此种情况也会对梁体线形造成影响

本次研究就是探讨徐变对梁体线形所产生的影响,徐变造成的X截面出现的变化通过下面方法来进行计算:   4.2如何保证支架挠度   在0号块的位置需要通过支架进行支撑,支架搭设的规格需要符合施工标准。

(1)支架设计。

按照所需的尺寸、以及施工操作的需要进行搭设,然后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在搭设时要严格按照搭设方案进行操作。

(2)支架预压

通过专业的设备完成预压预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而且还要保证施工操作的安全。

预压需要对各个部位进行预压,保证每个部位的受力均匀,完成预压需要按时进行检测。

(3)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来对支架变形程度进行计算。

在完成试压后,基本可以确定非弹性变形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弹性变化程度,在底模部位安装预拱度“△”,以使支架变形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4.3保证挂篮挠度的方式   (1)挂篮设计和施工

挂篮设计应当选取经验较为丰富的厂家来完成,以此保证挂篮的质量,对出厂的挂篮需要进行严格审查,不能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挂篮

(2)挂篮预压

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预压预压数据应当按照规定标准来进行,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完成后按照规定要求?M行卸载。

(3)数据计算。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支架变形情况进行准确计算。

4.4准确计算梁段预拱度   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软件Midas来完成数据的计算,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保存。

根据具体的施工操作,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对施工影响,保证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按照施工体系的变化,承重能力在每个阶段也会存在差异,梁体的移动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完成施工后的很长时间内,梁体也会因为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持续存在变化。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个施工操作分为32个施工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对每个时期内梁段的挠度进行准确计算,掌握梁体的变化范围,避免梁体的位移产生消极影响

进行施工建设时,需要准确收集各个阶段的梁体位移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对预拱度值进行调整。

4.5降低温差影响的方式   降低温差影响可以以下面几种方式进行:严格检测温度对梁体位移产生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温差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温差所造成的影响,通常是在温度较为稳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检测。

除此之外,还能通过洒水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减少桥面的暴晒时间,这样就能有效减小温度对桥面所产生的影响,最大程度的降低桥面温差。

5.设置梁测点   5.1合理设置梁体检测点   设置合理的梁体检测点,在每段混凝土的位置设置一个检测点,对桥梁进行实施检测。

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后对其标高进行准确测量,确保梁体不会发生移动现象。

施工阶段,由于雨季来临,跨河便道被冲毁,地方为防汛目的,严禁填土恢复便道。

导致河对岸16#墩1#节段可能滞后15#墩1~3个月。

两侧龄期差3个月,先浇筑的一侧由于预应力作用,变形将逐渐加大,立模标高会发生变化,增加线性控制的难度。

若两侧龄期差别在1个月以内,两侧不均匀变形则处于可控范围。

施工过程中,两侧连续梁合拢的龄期不能差别过大。

施工过程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缩短两侧合拢时差,根据现场情况,在河道中增设1m宽泵送平台,将混凝土从15#墩通过泵管泵送至16#墩进行浇注。

在抓紧16#墩悬臂施工的同时,适当降低15#墩悬臂施工的速度,最终合拢时差为27d。

5.2梁体线形监测结果   通过长时间的检测后发现,在进行合拢的过程中,合拢段高度存在的差异大约为6mm,符合施工操作的要求。

完成合拢施工之后,曲线线形并没有发生变化,梁顶也不存在施工问题,满足施工要求。

6.结论   综上所述,对连续梁线形工程进行监控后,证明其预拱度布设合理,梁部线性比较圆顺,合拢的精度比较高,线性质量良好。

按照实际参数进行计算后证明,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规律一致,数值比较接近,梁体线性监控精度达到了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德安,刘新,王超.一种大跨度连续梁的施工线形控制技术[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410—414.   [2]于春生.大跨度连续梁线性控制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85—8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