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集_忽然想到

一   培养民族的精神辨别力,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

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

精神领域也是开放的环境。

各种各样的思潮、理论、学说,涌进人们的生活,无法抗拒也无法阻挡。

封闭式的环境不复存在。

二   开放的环境带来思想多元,中国自汉代以后独尊一种思想,排斥一切思想的局面又一次被打破。

多元思想不是坏事,得其反倒是给了人们一个比较鉴别的机会。

有了比较,才有鉴别,有了鉴别力,才懂得吸收与拒斥。

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需要建立在个体辨别力上。

多数人被动地接受少数人提供的思想是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的产物。

个体辨别力的养成,要靠自己,越俎代疱,效果不好。

三   1971年,周恩来在回答美国乒乓球员柯恩关于如何看待“嬉皮士”时说:“现在世界青年对现状有点不满,想寻求真理。

青年思想波动时会表现为各种形式。

但各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

”“我们赞成任何青年都有这种探讨的要求,这是好事。

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

但是有一点,总要找到大多数人的共同性,这就可以使人类的大多数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幸福。

”这是通达之论。

通达,在于符合实际,适用于美国,也适用于中国。

四   由青年走向老年的人,有些只自恋已有的成熟,而忘掉了曾有的幼稚,因此期望下一代越过幼稚而早熟。

五四那一代,大家辈出。

后来成熟的,当初都曾有从这个主义撞到那个思想的历程,经过了反复的比较才有了最后的选择,臻于成熟

没有咀嚼过比较、反复的“早熟”,是人工催熟,性味既差,也经不住风雨。

周恩来是过来人,他懂。

五   如果只准青年人吃成年人规定的“配方饮食”,未必有益于健康

即便取法乎上,也仅得其中。

如此传承,智力将逐代递减,这有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实证明。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饮食起居、思想言动都由精神保姆按规定的格式安排,不许越雷池一步,哪里会有思想的激情与活力。

因循守成,此所以一蟹不如一蟹也。

六   在不同思潮共存的多元状况下,一种思潮要能够立得住,就要接受挑战

应对不同思潮挑战,只能靠摆事实、讲道理。

事实讲得充分,道理摆得明白,就能得到公众的信任。

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因为无人挑战或不许挑战,长期失去思想上的对手,会使一种思潮失语

失语,就是失去论辩的能力。

这不是思潮的胜利,而是衰败的开端。

七   国民党失去大陆的一个原因,就是思想上的失语

由于长期实行思想统制,御用的笔杆子,如鲁迅所言,只会“从指挥刀下骂出去,从裁判席上骂下去,从官营的报上骂开去。

”这是些知道不会遇到抵抗因而万分英勇的“英雄”。

一遇抵抗,立即败下阵来。

“文化围剿”的失败,端由在此。

八   民族的精神健康,每个人就要有健康精神

所谓健康,就是不迷信既往,不丧失将来,不盲从,不自私,有自信,不自欺,有决断,善创新,兼收并蓄,择善而从。

遇成功而不自满,遭挫折而不气馁,百折不挠,为民奋斗。

九   对新的思想创造,不必责其完美。

求全责备是扼杀新思想最为巧妙的办法。

十   每个人的思考未必都正确,但是,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权利。

提供生动的事实,和对于这事实的各种不同评判,让人们自己判断谁是谁非,是锻炼思辨能力的好办法。

简单地灌输结论,大抵无效。

[陈文涛荐自《教师报》2006年10月25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