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浅谈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摘 要】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本文介绍了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关键词】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1.滴灌节水增产的机理论文联盟编辑。  滴灌节水增产的机理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施肥罐将水与肥料完全溶解, 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土壤湿度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灌水时地面无水层形成,不产生深层渗漏及水面蒸发,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化肥,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养分向根系以下土层的淋湿,大幅度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损耗,使水肥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膜下滴灌灌水方式好处  2.1可降低室内空气温度  由于微灌除了作物根部湿润外,其他地方始终保持干燥,属局部灌溉,而大大减小厂地面蒸发,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下降五分之一左右。 论文代写   2.2灌水均匀  微灌系统能够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流量,因而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2.3节省劳力  微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而且便于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同时微灌是局部灌溉,大部分地表保持干燥,减少了杂草的生长,也就减少了用于除草的劳力。  2.4地温降幅小  微灌的运行方式是采用浅灌勤灌的方式,每次灌水量很小,因而几乎不会引起地温下降。  2.5微灌可以结合施肥,适时适量地将水和营养成分赢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和肥料利用率。  3.膜下滴灌的操作种类  3.1膜下沟灌  膜下沟灌首先是起垄栽培,将蔬菜定植在垄上。垄间形成水沟,沟上架设塑料薄膜小拱棚,隔行架起。其方法是:在前茬蔬菜收获后进行土地深翻,然后规划成宽行90110厘米,窄行3040厘米的栽培畦,并在窄行中间开50厘米深沟,集中施人足量基肥后,灌水一次,第二天埋沟,压实沟帮沟底,形成高20厘米左右的栽培畦,畦面宽40厘米左右,耧平整细。在两畦间搭小拱架杆,架杆要坚固,然后覆膜。在浇水处留进水口,然后破洞在膜上栽苗。  其优点是:整个生育期可节水30%,同时还能节电节肥(减少肥料随水下渗而造成的肥料的流失);地膜阻止了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发病率30%~50%;投资小,操作简单。缺点是节水量相对较少。

论文代写   3.2膜下滴灌  3.2.1膜下滴灌的主要类型及优点:  膜下滴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灌等。它是在作物行间铺设微灌、微喷软管,在软管上设有出水口,水在一定压力下微流或微喷在作物根部。  其优点是:(1)此项技术与传统漫灌技术相比,节水效果明显。一般可节水60%左右。(2)按作物需水规律均匀灌溉灌溉水量小,既满足了蔬菜需要,又可将对地温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从而利于蔬菜生长发育,提早成熟与止市。(3)微滴灌可随水施肥用药于作物根际附近,提高肥料与农药利用效果,节省生产投入。(4)可有效地降低温棚内的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5)由于灌水慢,水量小,下渗快,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土传病害随水传播。(6)省工、省力,降低灌溉时的劳动强度。投资小(一次性投资1300元,可使用810年),效益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左右。  3.2.2 微滴灌系统主要由压力水源、控制装置、过滤器、输水管道、施肥装置和滴灌头或喷灌头等组成。  3.2.3微滴灌设备安装时,滴灌支管置于温室北侧,滴灌管(带)一头与支管通过变向接头连接,另一头用绳扎紧,沿栽培垄面铺设。支管末端也要扎紧封口。滴灌管(带)按栽培蔬菜种类与品种的不同要求,打孔装好滴灌头,且滴灌头应在作物根际附近为最好,以提高水分利用率。 代写论文   3.2.4微滴灌设备的使用:  (1)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与品种,不同的生育期及天气状况等确定灌溉水量,一般每亩次滴水量约610立方米。苗龄小、阴雨天应少灌或不灌,果实膨大期与高温干旱时应多灌水。(2)追肥施药时,将所施用的肥料与农药溶解于水中,加入施肥器中随水施人土壤里,节省用工,提高施肥用药的效果。一般施肥用药应在灌溉结束前30分钟完成为宜。  3.2.5微滴灌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定期维护清洗过滤装置,防止滴灌管(带)、滴灌(喷灌)头(孔)堵塞,影响使用效果。  (2)施肥用药时要将肥料与农药充分的溶解,并滤去杂质,以保持滴灌系统正常的运转,发挥良好的功效。  (3)保护好微滴灌系统设备,尤其是滴灌管(带)、滴(喷)灌头及接头部件,以延长寿命,保证使用效果,发挥微滴灌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增产增收作用。  3.3膜下渗灌  渗灌是利用地下渗水管道系统将水引入田间,借助土壤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其关键技术是研制微孔渗灌管,解决目前存在的淤堵问题。  其好处是:节水显著,可节水70%;可灵活调控用水量;可加入肥料一体使用;其缺陷是:投资大,一次性亩投资在2000元左右;水质要求高,滴头易堵塞;技术性强,要求对水压、过滤、作物需水规律要全部掌握;检查、维修都比较麻烦。   4.膜下滴灌技术措施  4.1技术  ①滴灌技术。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制定灌溉方案,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等。  ②施肥技术。根据作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施肥制度,如加肥时间、数量、比例、加肥次数和总量。  ③水肥耦合。水肥耦合的操作程序:根据作物生长条件和前季产量确定目标产量;以作物营养的理论数据拟定施肥配方;依据土壤条件调节配方;以滴灌施肥条件下肥料吸施比计算施肥量;选配肥料;与灌水制度配置用肥量。  ④技术集成。配套运用保护地地膜覆盖保水、保水剂应用等农艺保水技术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培肥地力等保肥技术。  4.2使用方法  ①起垄栽培。每垄种植两行作物。  ②铺设滴灌管。在高垄中间铺设滴灌管(带),埋在地下或覆于膜下。  ③施肥施肥时,将尿素等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后,再用不含肥料的水滴灌30分钟。  ④滴灌灌溉时蝴,打开住管道,冲洗3分钟,再将堵头装好。  ⑤清洗。灌溉一段时间后,过滤器要打开清洗。  4.3效益分析  ①经济效益。经测算,应用滴灌施肥技术,每亩蔬菜增产400—1000千克,增加纯收益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滴灌减轻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程度,每亩可节约农药投入80元以上。   ②生态效益。滴灌施肥可使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氮肥当季利用率达60%,与地面灌溉相比,节水30%~50%,节肥25%~30%,减少了水向深层的渗漏及移动性强的营养元素如氮素的淋洗流失,减轻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③社会效益。滴灌施肥可以减轻灌溉施肥的劳动强度,并有利于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和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膜下滴灌是一项灌溉技术,其运行方式与地面漫灌完全不同,因此,在应用中必须严格管理,做到定时定量灌水,按时维护设备,始终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郝成军.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9,11.

代写论文。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