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实现小康目标情况研究

农民收入现状与结构。

农民收入现状。

003年江苏农民人纯收入39元00年首次超广东连续三年居全国五位低上海市665元、北京市575元、浙江省5389元和天津市566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我省农民收入较低基数下高速增长出现增幅聚然减缓局面。

致可分三阶段阶段 “八五”至“九五”初期全省农民人纯收入由959元提高到996年309元累计增加070元年递增%(剔除物价因素下);二阶段997年到000年收入增幅快速回落期。

从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速逐年下滑 997年370元、增长79%998年3377元、增长33%999年395元、增长35%,000年3595元、增长9%;三阶段跨入新世纪增幅逐步回升阶段。

“三农”问题得到进步重视、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措施力加情况下我省农民收入增幅00起逐渐回升。

00年人纯收入3785元、比上年增长53 %00年3996元、增长56% 003年39元、增长6%。

二、农民收入结构。

003年农民人纯收入39元工性收入首次半人89元占56%;庭营性纯收入79元占3%;财产性收入9元占%;移性收入6元占39%。

农民人纯收入按形态构成可分现金纯收入和实物纯收入003年我省农民人现金纯收入达到3790元比上年增长5%纯收比重由上年83%上升到89%;人实物纯收入9元比上年增长83%纯收比重相应由上年57%下降到06%。

工性收入从地各类济组织劳动得到报酬收入5元占53%(其以乡镇企业主体地企业报酬收入人967元占工性收入%);外出打工得到劳收入人737元占337%;从地非企业组织得到工性收入人307元占0%。

庭营性纯收入产业人77元占656%;二产业人56元占3%;三产业人36元占0%。

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认真贯彻国有关发展农村济政策突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主题出台了系列有利化三农问题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

、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成效逐步显现。

随着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推进江苏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成效逐步显现。

从00年开始扭了000年下降局面003年乡镇工业完成增加值3603亿元增长5%增幅提高5分;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增长5%;实现利税总额099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增长300%;乡镇工业继续保持利税总额增幅高营业收入增幅良发展态势。

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继续恢复和扩。

我省农民农村各类企业得到收入较幅回升其00年人收入833元比上年增加93元、增长6%;00年人收入893元增加60元、增长7%;003年人收入969元增加76元、增长85%。

农民收入地企业报酬收入占9%比000年提高3分。

二、农村劳动力移推动农民收入增长

近年我省农村劳动力移工作得到了进步重视和加强各地劳输出实行"南北挂钩城乡统筹面向全国拓展海外"战略加工作力努力完善信息络、技能培训、劳动市场、政策保障、组织协调等"五体系"积极开辟建筑、装璜、流通、业、外出承包农副业、参与西部开发、境外打工等多种渠道农村劳输出人数增多、收入提高。

003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移累计达380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增长86%其劳输出(离开乡镇外出从业人员)达69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7万人增长30%外出打工劳输出人数增多、加上社会各界清欠民工工方面做了量工作使得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长

00年农民外出劳收入人573 元比上年增加508元增长07%;00年人67 元增加近00元增长89%;003年人737 元增加0元增长75%。

收入农民收入比重由000年33 %上升至003年7 %增加分。

003年农民收入增加额有5%以上是由劳收入贡献。

三、农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增收稳定庭营收入

我省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紧缺农业生产营其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下产业营收入“不升反降”致使“庭营性收入”徘徊不前003年农民收入产业营性收入00年下降%情况下又下降了33%。

农民产业纯收入997年以7年就有6年呈增长(000年略有增长)绝对数也跌至目前人77元低比997年低约300元。

依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种营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增收弥补庭营收入得以保持稳定。

00年庭营二、三产业人收入580元比上年增加6元增长 %;003年庭营二、三产业人收入67元增加37元增长6 %。

003年二产业人纯收入56元增加7元、增长73%其工业和建筑业增幅超7%。

三产业收入人36元增加0元、增长59%其交通运输、批零贸易和餐饮业收入人7元增加9元、增长37%;社会业收入6元增加0元、增长80%。

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步改善农村私企业较活跃私企业业主收入较高增长农民庭营收入增长重要因素。

四、财产性收入较幅增长

改革、权益保护、城乡统筹发展带给农民实惠增多。

003年由各地深化了农村产权制改革进步依法规土地流加强了对失地农民利益保护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难以及足额兑现情况有所改善我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出现较幅增加

003年我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人9元增加3元、增长5%。

从构成财产性收入主要项目看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人37元增加0元、增长37%;农民出租房屋、固定产等财产取得租金收入人8元增加3元、增长0%;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人8元增加3元、增长60%;让承包土地承包营权收益和出售往年结存农产品差价收益及其他收入人3元增长50%。

五、从再分配得到收入明显增多。

按省委、省政府统部署力办“五件实事”各地还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低生活保障制加对农村收入户、贫困户等困难群体扶持力直接增加了对农民移支付加上农村常住人口离退休人员收入提高农民从再分配得到移性收入明显增多。

003年我省农民移性收入人6元增加9元、增长30%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金、退休金等收入人6元增加7元、增长%;扶贫救灾、保险赔偿、报销医疗费、工伤次性补助和领取抚恤救济金等收入人5元增加5元、增长00%;城市亲友赠送和非常住人口赡养费等收入人元增加7元、增长90%。

农民增收目标展望。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确定我省实现全面康社会目标农民人纯收入8000元按照实现00年测算每年平应增加500多元年递增率要达到95%以上。

要实现这目标具有定挑战性要各方面共努力。

若各种政策措施能保持较力和延续性实现这目标也是完全可能。

、济快速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奠定基础。

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良性动关系即济增长快味着农民外出工机会增多、收入增加各方面对农副产品和消费增多刺激农产品市场价格提高相应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我省农民收入增速虽低G增速但济增长农民收入带动和促进作用没有改变。

正是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条件下济保持较快增长才使近几年我省农民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了收入增长速回升。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苏和苏北地区发展趋势看随着沿江、沿陇海线开发战略实施苏、苏北地区农村济面临着更发展机遇苏农村社会济发展水平必将有飞跃;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苏北各项措施到位,苏北将进步加快推进工业化步伐加农村劳动力移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上有作。

这些都将有助该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村收入户和纯农户方面看随着社会各方面对低收入弱势群体高关以及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收入应该有更快增长

按目前农村人口减少趋势如到00年全省乡村人口800万左右(农业统计口径)将0%低收入户人收入由500元提高到目前苏北地区人收入3500元左右水平(与目前全省城镇居民低生活保障年收入水平相当)年增长3%左右则全省农民人可增收00多元。

、非农产业加速发展将农民增收拓展更空。

目前我省工业化又迎了加速发展新历史机遇。

工业化加快发展将对农民收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是直接增加农村劳动力工机会和工性收入;二是扩农产品市场有利农产品价格稳定和提高使农民获得超额收益;三是工业化必然推动城镇化有利加快农村人口非农化进程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建筑业作我省济重要支柱产业长期以致富农民方面主要有两贡献是移量劳动力目前吸纳了约70万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0%以上;二是给农民直接增加收入按建筑工人年纯收入0000元计算则可全省农民人带530元左右收入

这也是近年我省农民工性收入特别是劳收入得以保持较快增长重要原因。

可以预见我国进入新轮济快速增长周期随着我省实现由建筑省向建筑强省跨越建筑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致富农民作用还会进步扩。

3、民营济日益壮是农民收入增长重要体。

目前民营济已逐步成我省活跃济组织类型。

00年民营济私营体济增加值占全省G83%已成带动我省济高速增长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持续通货紧缩环境下民投对我省济较快增长做出特殊贡献。

国有、集体济持续减员、下岗人员增多情况下民营济成提供新增就业主渠道对缓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近两年我省乡镇企业对农民增收促进作用有所恢复就是以“私”济主体民营济发展结。

随着各级进步放思想切实贯彻“六放”方针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今我省民营济必将取得更快发展成农民收入加速提高重要体。

农村劳动力外出劳收入将继续有所增加

我省农村劳动力移虽已具规模但总体水平和输出层次仍然比较低地区也很不平衡。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产业加速发展情况下今我省农村劳动力仍有移余地。

目前全省农村600多万劳动力当地从事农业劳动力仍然占近半。

全省各地农村劳动力移水平各不相其苏州、无锡、常州等市以就地移主并且移劳动力比较充分;苏地区以外出和就地移相结合尚有定移潜力;苏北地区以外出移主尚有较移潜力。

随着民工低工制、月薪制推行和工标准提高、清欠力加外出劳收入将相应增加

5、农民产业收入仍存恢复增长可能性。

近年我省农民庭营产业收入虽逐年下降但随着各方面更多地关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目前低水平基础上存恢复增长可能性。

了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我省支持农业力正呈现加趋势。

是积极引导城市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促进工商、民、外商投开发农业

二是力调整农业农村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市场竞争主体。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代营销体系和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

四是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是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提高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外向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六是加财政对农业直接投入如全省围对种植水稻农户进行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水稻良种补贴对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等新型农业机械给予补贴等。

通这些政策驱动、市场拉动、政府推动“三力合”作用相信我省农民产业收入将逐步恢复基础上保持定增长

6、减促进农民增收还有定潜力。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我省农民担有较幅下降目前实际税费支出人还有80元减免直至完全取消农业税费我国已是势所趋。

目前我省正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免农业税费。

这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营效益将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可以增加欠发达地区和纯农户收入;另方面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起到接增加农民收入作用。

外教育、医疗收费等方面隐性担减轻也有助农民增加金积累从而扩生产投入、促进农民增收

7、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机制将成农民增收生力军。

今年央件农民增收提供了更有力政策支持根据央精神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已陆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农村济体制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见这些都全省农民收入加快提高、构筑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创造了良条件。

目前全省各地正积极探加快改革完善各项保障制。

农民享有集体土地收益。

农民失地不失保障失地不失收入失地不失业参照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制、可流做法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建立并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让、租赁、作价入股、抵押等制。

二是农民参与集体产分红。

明确农村集体产归农民所有推行农村集体营性净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集体产保值增值提高农民从集体产营得到分红收入

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络。

目前国建立社会保障制主要是针对城市农民社会保障除了民政部门救济以外主要靠己、靠子女。

作社会济较发达省份国法规没有出台以前我省应结合省情勇开拓创新率先研究制定和颁布这方面地方法规深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各项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整合社会救助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灾民和因病、因残、因灾、因祸造成困难人群实施分类救助。

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将使农民不断增加移性收入得到可靠保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