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磷脂类生化物质,属携有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

它作为药物人工膜和赋形剂,可将治疗药剂准确地命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

脂质体包裹药物用于肿瘤、免疫等方面的治疗

关键词脂质体、膜、人工赋形剂   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携有双层包膜磷脂质小囊,可作为各类治疗药剂的人工膜和赋形剂

通过各种给药途径,它可使所包裹药物具有打靶作用,准确地击中病变部位、组织和细胞,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1脂质体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有:作为疫苗的包膜;作为NDA片段的输送赋形剂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含脂质体药物治疗哮喘所致支气管缩窄;脂质体包裹药物用于缓解或预防手术后伤口粘连;这类药用化合物可应用于肿瘤治疗;此类药物用于基因治疗时免用病毒载体;作为化妆品软膏可促进皮肤神经酰胺生长等。

脂质体肿瘤药可准确击中靶器官胰腺[1],亦可用来治疗头颈部鳞癌[2]。

脂质体药物具有对体内肿瘤打靶的功能[3],用于治疗胃或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或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4,5]。

脂质体及其包裹药物可在体内外渗,进入硬瘤组织[6]。

投给脂质体进行体内动力疗法时,可观察到大鼠RR1022肿瘤模型的荧光变化[7]。

这类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并发的Kaposi肉瘤[8]。

脂质体能促进药物输入人白血病细胞[9]。

脂质体复合物可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的基因转移和介导DNA接种[10,11]。

它还被用于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药物打靶和白喉毒素A基因的介导[12,13]。

有关脂质体药物使激活的单核细胞凋亡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14,15]。

据报道,以脂质体包裹HBsAg经淋巴结传送可获致免疫性[16]。

此外,脂质体还可用作加速伤口愈合药物包膜及基因疗法的佐料。

2所使用的药物脂质体类型   2.1抗肿瘤药剂   2.1.1各类脂质体包裹阿霉素(ADR)Sadzuka等报道了聚乙烯甘醇阿霉素脂质体(PEC—LADR)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1]。

脂质体组合可使ADR活性增强。

PEC调节能抑制ADR对心肝的副作用。

ADR可在胰腺内贮存。

Konno等研制了含有磷脂酰胆碱(PC)和胆固醇的LADR[4]。

再与对肿瘤血管系有特异效应的肿瘤坏死因子α联用,以治疗8例晚期胃癌或结直肠癌肝转移者。

Unezaki等报道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和PEC衍生的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两种脂质体与ADR的衍生物[6],在注入患神经母细胞瘤的C—1300小鼠体内后,ADR自外渗脂质体释放进入肿瘤组织。

Northfelt等报道[8],、53名以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或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常规化疗而不能耐受毒性的晚期艾滋病并发Kaposi肉瘤患者曾采用新型LADR治疗

这种脂质体能提高ADR的疗效,为常规化疗无效的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Ichinose等报道,LADR与肿瘤识别分子1—氨基乳糖,具有杀灭植入裸小鼠体内的AH66肝癌细胞的效应。

ADR包裹在外盖胆固醇芽霉菌素的脂质体内,可提高ADR在血液中的稳定性。

2.1.2柔红霉素脂质体含有DSPC和胆固醇的柔红霉素脂质体制品DounoXome,可输送其内含药物体内硬瘤。

DaunoXome与常规ABV(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长春新碱)化疗相比,既能提高抗癌活性,又可降低毒性[3]。

2.1.3转铁蛋白脂质体结合γ射线治疗转铁蛋白脂质体结合γ射线治疗,使通过野生型p53DNA转染头颈部鳞癌而建立的抗放疗JSQ—3人细胞株变为对γ—射线敏感。

转铁蛋白脂质体比用单一脂质体的转染率高6~10倍[2]。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