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导抗检测对儿童期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经声导抗检测分析儿童期分泌中耳炎腺样体的相互关系以及病情分期。方法 采用丹麦MadsonZ0901型声导抗仪按常规方法作声导抗检查测试项目。包括鼓室导抗图及镫骨肌反射,鼓室压测量,分析鼓室图形,并结合纤维喉镜经鼻腔检查腺样体肥大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治愈82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3%。结论 声导抗检测对诊断及治疗分泌中耳炎腺样体肥大有至关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声导抗检测;分泌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纤维喉镜。

分泌中耳炎是耳科常见多发病,儿童多见。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多伴有腺样体肥大[1]。早期发现及诊断效果良好。一旦出现粘连性中耳炎听力很难恢复。声导抗检查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分泌中耳炎鼓室情况,尤其是听骨链对声音的传导情况,且敏感、快捷、无损伤,本组对分泌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导抗图,鼓室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均为门诊确诊的分泌中耳炎患者,其中双耳13例;年龄4~14岁,平均9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患者多诉有上呼吸道感染,耳闭,耳鸣,家属反应近期对患儿呼之不应,对声音反应迟钝,部分患儿打鼾,张口呼吸,流鼻涕。经全面声导抗检查,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浑浊,内陷,见淡黄橙红色、鼓膜活动度降低,可有充实感,部分患者可见液平面。89例患者均行纤维喉镜检查见:鼻咽部腺样体不同程度增生,70例波及咽鼓管开口处,同时行声导抗检测,并经抗炎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

1.2 方法 采用丹麦MadsonZ0901型声导抗仪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包括鼓室导抗图及镫骨肌反应,鼓室压测定及纯音听力测定;治疗方法见表1。表1 鼓室导抗图与分泌中耳炎不同程度的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02例达到手术指标均住院,在全麻下行腺样体刮除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轻度分泌中耳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声导抗曲线由AS型转为A型,听力改善,自觉症状消失。中度分泌中耳炎,经腺样体刮除及术后5~7天之间在局麻下行鼓膜穿刺术,术后应用抗生素,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等。鼓室导抗图由B型恢复至A型为治愈。耳闷、耳鸣症状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为AS型为好转。重度:反复出现鼓室积液间隔2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以上者,经反复行鼓室穿刺抽液无效后,行鼓膜置管术,其他部分病人经纯音检查,声导抗,内耳CT检查存在听骨链断裂者需行听骨链重建术。本组治愈82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3%。

2.2 鼓室导抗图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关系 见表2。表2 鼓室导抗图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关系。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