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图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吉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庐陵文化发源地; 下载论文网   吉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所在地;   吉安,宜居宜住的园林城市。

吉安,正在兴起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

对接长珠闽      “为什么吉安市吸引外资的力度比较大。

因为,吉安长珠闽扇形的支点,到三个地方的距离差不多”吉安市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邓淑斌局长在介绍吉安市的投资环境中,这样说到。

吉安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吉安位处香港、广东经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带。

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东邻闽浙、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中原通往东南沿海的“黄金走廊”。

赣江水道及京九铁路、赣粤高速、井冈山机场,构成了水、陆、空“三路并进”的立体交通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长珠闽土地、劳力、资源的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吉安市抓住机遇,将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吉安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战略。

2001年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吉安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已成为承接长珠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2005年,《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吉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发挥吉安市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优势和低成本的要素优势,主动承接长珠产业转移,以电子、食品、医药、化工等轻型制造业为重点,把吉安建设成现代轻型制造业基地。

2008年,吉安市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同时,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务院台办和省政府确定为“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这些成为了吉安市“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崭新名片。

聚焦港台客商      在长珠闽地区过程中,台商、港商一直是投资信息产业的主力军。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吸引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吉安,将吉安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吉安一直把港台作为吉安吸引外资的来源地。

“我刚从台湾回来,9天时间跑了28家企业”,吉安市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邓淑斌说。

港台已经成为吉安市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今年3月底,吉安市由余阳春副市长带队的吉安市经贸考察团进行了为期9天的对台经贸考察。

在台期间,考察团通过各种途径与台湾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考察团足迹遍及台北、彰化、嘉义、高雄、台东、花莲等地工业园区,先后访问了台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忆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宝成国际集团等二十多家企业和团体,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电子信息产业

3月26日,江西吉安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下属企业会员60多名。

据统计,吉安市历年来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70家,合同台资总额近18亿美元,现有台资企业112家,主要集中于电子机械、纺织服装、五金橡塑、现代农业等领域:2008年度引进台资项目30个,项目投资总额近9亿美元,注册资金近1亿美元。

江西省台办批准并向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吉安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下属企业会员60多名。

“在吸引电子信息产业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就是和深圳台商协会建立了比较好的联系,聘请了一些有资历、有影响力的台商作为我们的招商顾问”吉安市吉安县县委副书记张爱如说。

吉安县工业园,随着博硕科技、航盛电子、协宝电子等大批投资过亿元的电子项目落户,电子产业板块发展迅猛。

近几年,吉安县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开展有针‘对性的经贸洽淡推介活动,利用招商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优势,将工作措施集中在电子产业上,使电子产业迅速成长为吉安县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吉安电子企业达到规模的有48家,规模以上的有26家。

上市公司在吉安县投资的企业已经有8家,目前,还有4家进入了上市准备期。

“这么多上市公司,在一个县级工业园投资的,在江西省还不多见。

吉安县招商局局长罗勤华说。

电子信息产业雏形凸显      “我们在全国中部六省市都考察过,但最后我们选择了吉安

因为,吉安在逐渐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气候,所以我们来到了这里。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是台湾华硕和联集团投资30亿元在吉安市吉安县建立的子公司,也是吉安县引进的第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目前,博硕科技第一期已经投入生产,第一期年营业额10个亿,如果全部建成,将达到产值100个亿的规模。

“2008年,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70亿元,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约30%。

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吉安市承接长珠产业转移过程中,找到了自身的产业之路。

吉安电子工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吉安电子工业占据江西省该行业的“半壁江山”,利润更是占到2/3。

江西第一家彩电厂赣新彩电厂就是吉安市与日本索尼公司合作生产的,曾经是国内十大彩电品牌之一。

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从1996年到2003年,吉安电子工业经历了一段低迷期。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吉安市因势利导,把电子工业作为承接沿海企业梯度转移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建立了以电子产业为龙头的吉泰工业走廊。

目前,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22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63家。

用友盛泰、友利电、如意电缆、三色电缆等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主导产品有高密度多层线路板、终端通讯设备、移动手机、液晶显示器、电脑机箱、无绳电话、微波天线等,技术水平处在国际、国内先进行列,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近两年,协讯电子、木林森电子、华禹通讯科技、深圳中诺电子、红板(江西)电子、航盛多媒体电子、浩汉电子、华忆科技、先歌音响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先后落户吉安

随着大项目的到来,不断延伸了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链,壮大了吉安市产业规模,优化了产业结构。

吉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刘志坚介绍,目前,在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内业界领先龙头企业,如红板(江西)有限公司:第二类是终端产品的企业,如中泰电子;第三类是围绕主导产业,终端产品做配套的企业。

2008年,吉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和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结合本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了《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发展方案》。

历史上,吉安文化经济比较发达。

在以农耕为主时期,吉安的母亲河――赣江,曾经是连通中国南北的交通要道。

现在,借助连接长珠闽的地利优势,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