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合并报表时准备金账户的抵销处理(1)

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公司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个别会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

由于将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发生于母子公司或子子公司之间的企业集团内部经济业务不再符合会计确认条件,因而根据个别会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时,必须进行相关的抵销处理,以消除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的不再符合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的影响。

相关的准备金账户也在抵销范围之列。

内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债券投资减值准备与内部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不同。

前者随着内部应收款项的抵销,计提准备金的载体不存在,故应将其全额抵销

对于后者来讲,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存货、固定资产的抵销仅是存货、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后使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还原为销售企业销售该商品的原始成本。

由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载体—存货、固定资产仍然存在,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仍需按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价值准备

分别针对上述前后两方面的准备金,本文拟分析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进行准备金账户抵销处理的问题。

一、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债券投资减值准备抵销处理   (一)坏账准备抵销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基本原理   企业集团中母子公司在各自日常的会计处理中,需要针对应收款项定期计提或调整坏账准备金额,使得在母子公司的会计记录中,特定的应收账款总是附随着特定数额的坏账准备,即坏账准备应收款项为载体。

当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抵销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关系形成的应收应付款,载体不存在时,依附被抵销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也应同时被抵销

抵销坏账准备额以应抵销应收款项所附坏账准备额为标准,不能偏大也不能偏小。

2.方法   1.第一年编制合并报表时,当被抵销应收款项所附的坏账准备为a元时。

借:坏账准备 a     贷:管理费用 a   2.第二年编制合并报表时,当被抵销应收款项所附坏账准备为b元时。

(1)某年抵销坏账准备影响合并报表中的年末未分配利润,而该年末未分配利润额结转为合并报表下年初未分配利润额。

(即第二年及此后年,不论在该年度内期初应收账款是否收回,首先把母或子公司期初的坏账准备水平调整到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的计价基础)。

因而,上年坏账准备抵销分录应递延或结转为第二年如下的抵销分录

借:坏账准备 a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a   (2)由于(1)中的分录坏账准备具有a元的抵销作用,因而本年编制坏账准备抵销分录时应扣除(1)中已抵销坏账准备,即本分录中的坏账准备为b—a元。

有如下抵销分录:   借:坏账准备 b—a     贷:管理费用 b—a   (二)其他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债券投资减值准备抵销处理与坏账准备抵销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相同,当相应的载体被抵销时,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债券投资减值准备也应同时被抵销

表现为:   1.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

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转销,同时抵销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二、准备金与未实现内部损益相关部分的抵销处理   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跌价准备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被抵销

(一)存货跌价准备抵销处理   1.第一年编制合并报表时,比较个别报表中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实有余额和根据以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的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有余额,编制抵销分录

例1.2004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70%的股权。

2004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100台,每台售价5万元,价款已经收存银行。

A产品每台成本3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4年,乙公司从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对外售出40台,其余部分形成期末存货

2004年末,乙公司进行存货检查时发现,因市价下跌,库存的60台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下降至280万元。

乙公司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