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观察与护埋

急性心肌梗死是近年来较多见的内科疾病,其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严重,预后不佳,故己引起心血管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临床实践证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1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   1.1 对疼痛观察 持久的心前区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突出症状,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此要悉听病人疼痛的主诉,观察疼痛性质及持续时间,要与心绞痛相鉴别。

1.1.1 心绞痛 常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而发生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发作性胸闷,持续时间1~2分钟,很少超过5分钟,时而胸骨后疼痛放射至左肩或左前壁,心电图表现不明显或仅有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1.1.2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不同的是:常无明显诱因,而发生在休息状态中,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10分钟或数小时)导致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波及范围广,故疼痛剧烈,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也不缓解,甚至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应立即吸氧,做心电检查,并遵医嘱给吗啡、度冷丁、婴粟碱等止痛剂,以防梗死面积扩大而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心电图显示有S—T段单项曲线,或出现坏死Q波。

1.2 监测血压变化,警惕心源性休克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多发生早期,是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由于心肌严重受损,心搏出量骤然下降所致。

另外,大量出汗,换气过量也可引血容量不足,而诱发休克,应密切注意病人   的意识、血压、血气分析、代谢等情况,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当发现病人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心率快、多汗、全身发绀、少尿或无尿时要报告医生,做好抢救休克的准备。

1.3 注意心脏节律,做好心律失常的预防护理 部分病人心肌梗死数日后出现心律失常、情绪激动,劳累过度、输液反应、排便用力等常是诱发因素,常与心源休克、心力衰竭互为诱因而加重病情,因此要加强对病人心脏节律的监测,   出现偶尔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等要查明心律失常性质,若病人突然出现惊厥、抽搐、神志不清时应考虑有室颤,须立即报告医生并给吸氧,同时做好除颤准备。

1.4 注意呼吸情况,预防左心衰竭的发生 呼吸急促是常见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在观察病人呼吸状态的同时要注意血压、循环、尿量及肺部体征,因心肌发生坏死时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而引起肺淤血和急性肺水肿,发现病人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时,除尽快报告医生,还应立即给吸氧、强心、利尿、镇静等紧急处置,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心率,末稍循环及中心静脉压情况,以防病人由左心衰竭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增加抢救的难度。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