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脑型疟疾救治体会

摘 要:了解脑型疟疾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56例脑型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抗疟、脱水、抗惊厥、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56例脑型疟疾患者,7 d内体温控制,神志清楚者128例,7 d以上体温控制,神志清楚者16例,死亡12例,治愈率92.3%,病死率7.7%。结论:对于脑型疟疾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合理规范的治疗,对于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关键词:疟疾诊断;疟疾治疗   脑型疟疾又称真性昏迷型疟疾是指以意识障碍为重要临床特点的一种凶险型疟疾[1]。多数是由恶性疟疾发展而来的,病情发展迅速,严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必须早期诊断,积极抢救[2]。选取1999年11月~2003年6月156例脑型疟疾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占同期因患各种类型疟疾住院病例的1.8%,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2~6l岁,2~12岁88例,13~22岁31例,23岁以上37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病前均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疟疾发作症状,均未做抗疟治疗治疗不规范、不彻底,嗜睡53例,轻度昏迷45例,中度昏迷20例,深昏迷15例,精神错乱、躁狂23例,偏瘫、单瘫18例。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每个高倍镜下发现疟原虫1个“+”22例、2个“+”49例、3个“+”58例、4个“+”27例,所有患者脑脊液检查压力稍增高,白细胞(10~2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至中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血常规检查,轻度贫血62例,中度贫血38例,重度贫血21例,B超肝脾轻度肿大83例,巨脾1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抗疟药物的应用:无过敏以及心肾功能损害者首选奎宁及其衍生物如奎宁注射液600~800 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3~6 mg/min,1~2次/d,共5~7 d。儿童25 mg/(kg·d),有过敏、孕妇、以及心肾功能损害者首选菁篙琥酯注射液80 mg加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推注,2次/d,首日剂量加倍,连用5~7 d,待体温控制意识清楚后改用菁蒿琥酯片50 mg,2次/d,口服,首日剂量加倍共5 d。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3.2 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按每次0.25~1 g/kg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滴注,2~3次/d。  1.3.3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l0 mg,2次/d,静脉滴注,可减轻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和抑制炎性反应。  1.3.4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次/d,静脉滴注,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减少血栓形成。  1.3.5 脑细胞活化剂:如醒脑静、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静脉滴注可以改善脑细胞营养代谢,促进清醒。  1.3.6 支持对症治疗:包括输液,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高热者给予冰枕、物理化学降温,烦躁抽搐者予以镇静,如安定、鲁米那、氯丙嗪肌内注射等。  2 结果  本组156例脑型疟疾患者,7 d内体温控制,神志清楚者128例,7 d以上体温控制,神志清楚者16例,无一例复发及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12例,治愈率92.3%,病死率仅为7.7%。  3 讨论  脑型疟疾多数是由恶性疟疾发展而来,由于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增殖是在内脏毛细血管内进行,受染的红细胞内有许多滋养体和裂殖体,这些红细胞黏性增加可自行凝集,甚至引起栓子或附着于血管壁使管腔阻塞[3]。并且原虫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的损伤和病变,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损害[4]。以脑组织损伤最为明显,表现为脑组织充血水肿、白质内弥漫性小出血点,微血管内充满疟原虫及疟色素,含疟原虫的红细胞凝集等。我国虽非高疟区,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群流动幅度增大,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及云南、广西等地传人的脑型疟疾病例不少,有些病例被疏忽误诊导致死亡也非偶见。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对于脑型疟疾治疗的体会是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预防性治疗治疗措施包括:①抗疟治疗:及时应用足量、速效、高效的抗疟药物以迅速杀灭体内疟原虫;②预防性脱水:抗疟疾治疗的同时加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性反应过程中的酶系统;③据惊厥:给镇静剂鲁米那肌内注射。若脑水肿所致使用脱水剂;高热引起者给予降温(低血糖引起者应补充高渗葡萄糖溶液,脑实质病变所致给镇静剂,降温及促脑组织恢复药物);④适量补液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并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对于脑型疟疾要及早发现,明确诊断,并及时应用合理的药物,对于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丁载道.实用热带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2] 钟惠澜.热带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4.[3] 杨静妹.疟疾防治研究的回顾及今后工作要点[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8,1(1):1.[4] Kong M.Traitement delpaccess palustre a plasmodium falciparum parartemether[J].Medecine dp Af riqu Noire,1994,41(12):72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