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针浅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2例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针刺治疗疗效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较西药组疗效好(P0.05)。结论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针刺 放血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后遗神经痛[1]。以中老年人多见,大多表现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迅速止痛较为棘手。我们采用多针浅刺加放血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确诊患者,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8岁,平均55.2岁;病程最短1.5月,最长12月。发病部位:头面部15例,腰部18例,胸背部24例,髂前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2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0.1 g,3次/d,口服。治疗组单纯给予针刺治疗。取穴:根据痛区的神经节段,取其患侧夹脊穴。发于面颊部者,取颈2~颈4夹脊穴;发于胸背部者,取胸4~胸11夹脊穴;发于腰腹部者,取胸10~腰2夹脊穴;发于上肢者,取颈5~胸2夹脊穴;发于下肢者,取腰1~腰5夹脊穴。从夹脊穴依次向外围取穴,确定痛区范围,按四边形交界点及各边中点、两对角线相交点各取一穴。

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或卧位,根据痛区范围,找到四边形交界点及各边中点、两对角线相交点。常规消毒,沿皮横刺(皮下约5 mm)进针1~4 cm后,快速捻转针体至得气,间隔5~10 min捻转针体一次,30 min后退针,退针前针体朝一个方向给予捻转行阻滞针法一次后出针,用前端磨平的2~50玻璃注射器(根据部位选用)负压抽吸针孔使出血少许,擦去血迹,输液贴保护针孔12 h。2 d治疗1次,7次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疼痛消失,偶有轻微疼痛为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为有效;疼痛无改善为无效。

3.2 治疗效果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