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占腹部手术肠梗阻的20%,是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因此提高对EPII的认识有重要意义。我院于199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65例此类病例,现将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1~68岁。发病前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后15例,肠梗阻12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手术8例、肝脓肿切开4例,外伤性肠穿孔3例、剖宫产1例、腹腔镜卵巢癌根治3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曾行手术次数:一次手术50例,二次手术10例,三次手术以上5例。

1.2 临床表现 腹胀61例,腹痛52例,呕吐40例,发热28例。主要体征:腹部压痛62例,按压有坚韧感59例,肠鸣音减弱50例,低蛋白血症35例,电解质紊乱30例,肠腔积气、积液45例。

1.3 肠梗阻出现的时间 术后1周42例,术后1~2周20例,2周以上3例。

1.4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57例,包括:(1)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2)尽早肠外营养支持(TPN)且行中心静脉置管至正常饮食;(3)应用生长抑素,对于消化液丢失多(600 ml/d)的患者用施他宁 3 mg 12 h,持续静脉注射;(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 mg/12 h,静脉注射,维持7~10天;(4)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鸣音渐活跃,腹部明显变软,胃液减少早期应用;(5)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由于大多为腹部感染性手术,对发热、伤口红肿热痛及腹部压痛明显者应用;(6)温盐水洗胃和灌肠。手术治疗8例,包括:肠粘连松解排列术3例,开关手术3例,肠脓肿切开引流2例。

2 结果。

57例非手术治疗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天,从症状出现到出院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而8例手术治疗病例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10天,平均住院时间20天。

3 讨论。

3.1 关于诊断 符合下列条件:(1)有近期(1~3周)腹部手术史,尤其是短期反复手术,术中广泛分离粘连的历史;(2)有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但无明显腹痛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3)体检时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4)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X线未见明显气液平;(5)排除腹腔感染、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假性肠梗阻等[2]。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