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探讨

【摘要】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自动化   DiscusstoImproveClinicalAssayQualitybyComputer 随着检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它可用来调整并规范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为实验室的服务对象提供检验申请、采集标本结果查询等功能。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标本检测过程提供全面的支持,为实验室提供办公信息化的功能,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信息,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和方法等。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极大地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检验结果更加科学,更加准确,反馈给临床的信息更加迅速,更加及时。

1标本的采集、核收阶段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根据临床医师选择的试验采集合适的标本,该标本送到检验科时已附加了很多信息,如标本的采集方式、采集时间、所用抗凝剂或防腐剂、电子医嘱等,检验科接收该标本时也就同时接受了所有信息,标本是否合格、所检测的项目等都录入了计算机,进行规范化管理。

电子医嘱的应用非常重要,每个检验项目对应一个电子医嘱,在医师、护士工作站,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病例号、科室、病床号、诊断等)和该标本检测项目、收费情况等被录入了计算机,并送达服务器,检验科收到标本时从计算机里核收、确认。

2标本的分析阶段 在大多数临床实验室中,分析阶段的实验检查利用自动化技术的程度比较高。

20世纪60年代初,几次成功的自动化技术革命导致了多功能分析仪的产生,它们是由多个管道组成的实验装置,可以对各种不同的实验成分进行分析。

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全套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发展。

在血液实验室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技术革新,血细胞记数包括自动分类只需在一台分析仪上就可以完成。

现在,一台化学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凝血分析仪或尿液分析仪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发出高精度和准确度的报告,大大提高了检验技术的精确度与准确性,同时也使手抄写检验结果、填写报告单逐渐成为历史。

每台仪器都和计算机联网,结果自动传输到计算机,最大限度降低了差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实施医学检验质量保证中的一部分,他将质控物和待测标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从控制值来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使用一些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严格控制“外来”误差。

同时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EQA)是检验质量管理的关键。

IQC可监测和评价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稳定性,也可间接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是为了检测实验室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即精密度)。

EQA主要是测定实验室结果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偏差),评价的是实验室测定的准确度。

依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省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向医院检验科定期发送质控物所测得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评价和比较各实验室检验质量

EQA在美国叫做临床实验室能力比对检验(ProfiencyTesting,PT)。

PT已成为全球性的EQA系统的重要内容。

PT不仅是一种评价或描述准确度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控制准确度的手段。

应用了检验计算机管理系统则会有一模块专门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将使用质控物的基本资料输入计算机,每天随常规工作进行检测质控结果自动贮存,并利用计算机的函数运算,对质控进行分析及数据处理,按一定的规则画出质控图,根据当天图形的变化来判断当天质控结果是否失控,使质控结果准确、可靠。

结果可以用来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异,还可和其他返流的实验室间进行实验对比,对不达标的质控检验项目寻找原因,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验质量

4发放报告阶段 门诊检验单多且复杂,检测时间不一,且多数患者对检测项目了解较少,如果管理不善,造成检验单丢失,会影响患者情绪及诊治,甚至延误病情。

在过去的20年中,发放报告的自动化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实验结果往往通过专人或邮寄发送;到90年代,有一部分通过电话或传真发送;目前,许多分析阶段和发报告阶段的工作都可以由电子网络系统完成。

检测结果及时输入联网计算机,以便门诊医生及时了解情况;检验单及时送至领单处,并对已领取检验单的患者进行登记。

这样方便了门诊患者、医生及时查询检验结果,由于对患者检验单进行录入和取单登记,也减少了误差或因检验单丢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