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的建立] 建立机制

什么是新闻阅评?什么是新闻阅评机制?广义地说,新闻阅评是大众在接触媒体新闻报道时所产生的看法、意见或建议,这种新闻阅评是分散的、无意识的;狭义地说,新闻阅评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组织的、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有意识的评说。

在此笔者指的是后者。

那么,新闻阅评机制是指在宣传管理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相应的机制,督促新闻阅评员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及原则,对新闻媒体的传播行为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评点,阅评编辑人员定期刊发阅评刊物,及时传送到媒体,达到引导新闻媒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目的的一种机制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管理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新闻阅评机制,这是为顺应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监督评议机制,成为宣传部门调控舆论、调度报道、调研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研究实践的重要平台。

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建立的原因      一是地市级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新闻舆论宏观调控管理工作的需要。

199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经党中央批准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求宣传部门要完善新闻阅评制度、新闻调研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谈话制度等。

①由此可见,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建立是我国新闻政策在基层新闻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地市级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新闻管理工作的需要。

地市级行政部门通过新闻阅评员的及时阅评,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地市级媒体的传播行为及其报道中的成绩与失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督促媒体及时调整宣传方案,更好地为党、为人民服务。

二是地市级媒体现实生存环境的需要。

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压力之一就是中央、省级媒体的竞争压力。

近年来,中央、省级媒体的宣传报道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地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的地方受众;而地市级媒体大多数由于频道定位不明确,栏目特色不明显,无核心竞争力,因此面对中央、省级及同级媒体的竞争,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报道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央、省级媒体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提高竞争实力。

地市级媒体面临的另一个压力是经济压力。

地市级媒体实行的管理方针也是“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经济上自负盈亏,由于地方媒体的经济来源不如中央、省级媒体广泛,从而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地市级媒体的突出表现就是大量刊登或播放广告,其中包括大量的医疗广告和质量不高的广告。

有些媒体不顾频道定位和栏目特点,盲目开办或引进节目,一味地迎合受众,如某些情感类、娱乐类节目,虽然一时赢得了受众,但存在的问题较多。

另外,近年来地市级媒体招聘了大量的年轻记者、编辑,其中一些人缺乏新闻业务经验、不熟悉新闻宣传纪律等,经常出现一些宣传方面的问题。

以上所提及的,仅仅依靠地市级媒体内部的批评机制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外部力量和行政手段,加强监督与管理。

因此,对于媒体的长远发展来说,建立新闻阅评机制是必要的。

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步伐的加快,西方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以各种方式侵入我国,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

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文化也出现了某些低俗化、庸俗化的倾向,尤其是有些地市级媒体,不顾社会责任,经常对一些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事件进行炒作,严重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新闻法规以前,建立新闻阅评机制能有效地督促其整改。

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的构成      2004年~2006年,90%的地市级宣传管理部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新闻阅评机制

通过对湖南省和外省一些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的综合分析,笔者发现各地市级宣传部门都组建了固定的新闻阅评机构,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阅评编辑人员、新闻阅评员等组成,其内部建立了管理机制、交流机制反馈奖惩机制

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

地市级新闻阅评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其中包括审核批示制度、阅评员管理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等,保障了新闻阅评工作的贯彻落实。

第一,审核批示制度。

新闻阅评机构中自上而下的审核批示制度规定,阅评刊物的审核批示负责人必须是地市级宣传部相关领导,阅评编辑人员和阅评员必须经市委宣传部门严格筛选,认真考核后方可聘用。

阅评员要站在一定高度,对媒体进行综合考察、监督,可表扬、可批评,稿件的内容可涉及媒体的各个方面。

阅评稿的刊发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首先是阅评编辑人员的审稿、编辑,其次是市委宣传部门领导的审核批复,最后是刊发,传达到各媒体后,由媒体领导负责及时反馈给当事人。

这样就保证了新闻阅评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第二,阅评员管理制度。

地市级宣传部门根据媒体特点,从社会上选聘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层次高、有专长的人员组成阅评员队伍。

制度规定,队伍人员要求稳定,阅评员的阅评内容相对固定,每月阅评稿的数量、质量符合要求,阅评员必须遵守管理制度,服从安排等。

第三,资金保障制度。

有专项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新闻阅评工作的顺利进行,新闻阅评的印制、寄送、阅评人员的稿酬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因此,各地市级宣传部门制定了资金保障制度。

该制度规定,地市级宣传部门定期拨出一定的资金,各媒体根据各自阅评稿件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按月拨出相应的资金,阅评员按照阅评稿的数量多少及质量高低领取一定的稿酬。

二是双向沟通交流机制

这里的“双向沟通交流”是指宣传部门媒体之间、媒体阅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宣传部门媒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正常,而媒体阅评员之间的交流如果没有制度保障,会因为多种原因难以正常进行。

新闻阅评要求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具体性、时效性,阅评员能否很好地阅评,一方面取决于阅评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经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阅评员对宣传工作安排、媒体定位、策划思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因此,各地市级新闻阅评机构建立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宣传部门媒体阅评员要有计划、定期、以多种方式保持沟通交流,相互反馈,保障新闻阅评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是反馈奖惩机制

新闻阅评机制建立主要是监督媒体新闻报道,以达到提高其舆论引导水平的目的,因此,相配套的反馈奖惩机制新闻阅评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反馈机制是对阅评意见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首先阅评意见传达到媒体后,媒体针对阅评中所指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整改,写出整改方案反馈新闻阅评小组;其次,阅评员针对反馈意见进一步对媒体的落实情况进行评议。

奖惩机制就是激励机制,也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媒体新闻阅评意见中指出的问题、涉及的当事人进行奖励和处罚;其二,宣传管理部门对阅评员进行奖励和处罚,主要从是否及时写作阅评稿等方面进行考察。

建立反馈奖惩机制应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奖惩办法应具体。

奖惩办法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细致具体、一视同仁。

第二,及时落实。

媒体应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症结,责任到人,及时改进。

第三,真实反馈

媒体阅评中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审核,制订整改方案,上报新闻阅评小组后及时刊登,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目前,从已建立新闻阅评机制地市级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新闻阅评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地市级媒体的发展,对地方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起到了监督、指导作用。

当然,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新闻阅评员的选择标准不完善、新闻阅评的整体水平偏低、阅评稿的写作不规范等。

因此,各地市需要进一步完善新闻阅评机制,既要重视对媒体宣传工作的阅评,也要重视新闻阅评员的选聘和培训,切实提高地市级新闻阅评的整体业务水平。

笔者希望地市级新闻阅评机制越来越完善,为地市级新闻媒体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增强地市级媒体的竞争实力,真正促进地市级媒体的发展和繁荣。

注释:   ①郎劲松:《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新闻系)      编校:张红玲。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