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审计证据数量体现的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特征。

在抽样审计中,样本规模决定了审计证据数量的多少。

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因素中,审计证据数量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变动关系;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与抽样风险成反向变动关系,但不受非抽样风险的影响。

预计总体误差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

总体变异性不影响控制测试的样本规模,即不影响审计证据数量,但在细节测试中,总体变异性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变动关系

论文联盟编辑。

[关键词]审计证据数量重要性审计风险;抽样风险;预计总体误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 会计 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审计理论与实务中,诸多方面影响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也影响着审计证据数量

本文利用图表形式,对审计证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直观分析,旨在提高对审计证据数量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

论文网      一、重要性审计证据数量的影响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 经济 决策,则该项错报重大的,即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判断和决策的错报程度就是重要性水平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进行评估,以有助于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收集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由此可见,重要性水平影响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从而影响审计证据数量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称为“可容忍错报”。

它是在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确定的可接受的最大错报

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可以转化成可容忍错报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在抽样审计中,可容忍错报样本量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可容忍错报越大,样本量越小;可容忍错报越小,样本量越大。

样本量越小,审计证据越少;样本量越大,审计证据越多。

因此,可得出推论:在计划审计阶段,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

这里所指的重要性水平是指重要性数量特征,即20 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10 000元的错报重要性水平高。

而为合理保证存货账户的错报或漏报不超过10 000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比为了合理保证该账户错报或漏报不超过20 000元所需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

重要性水平样本量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代写论文      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影响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表述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该式表明,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计划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当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定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从而设计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这一关系式从表面看,解释的是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却是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在既定的、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前提下,重大错报风险越大,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小,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未被审计师发现的可能性越低,审计范围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重大错报风险越小,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大,会计报表中错报未被审计师发现的可能性越高,审计范围越小,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少。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同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越高,所需证据数量越多;审计风险越低,所需证据数量越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