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破裂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5年内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B超检查及术中所见,进行总结脾破裂的类型和临床治疗的选择。结果 本组B超检查阳性率95%(135/142),3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17例转手术治疗。127例手术治疗中有1例死于严重脑外伤。手术治愈率99%(126/127)。结论 B超检查为脾破裂诊断提供辅助依据。根据损伤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脾损伤确切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脾破裂诊断治疗

随着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脾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其发病率约占腹部损伤的40%~50%[1]。如不能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常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2006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42例外伤性破裂患者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患者中男102例,女40例,年龄7~75岁。均在伤后1~48 h间入院。闭合性损伤117例,开放性损伤25例。41例合并肋骨骨折,28例合并肝破裂,13例合并肾损伤,3例合并颅脑损伤。受伤原因:车祸98例,打击伤22例,跌伤12例,刀伤10例。

1.2 临床表现 130例有左上腹部压痛及左季肋区叩击痛,119例腹移动性浊音阳性。腹穿142例中,阳性125例,阴性17例。120例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1.3 B超检查 所有患者均给予急诊B超检查,确诊135例,10例为被膜下出血,125例为真性破裂

1.4 治疗方法 142例患者中,15例为非手术治疗,127例为手术治疗。脾切除75例,脾修补42例,脾切除后行脾片种植在大网膜10例。

2 结果。

临床诊断明确后,非手术治疗32例,其中17例转手术治疗。余15例非手术治疗后2周出院。脾修补42例,脾切除75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脑外伤。脾切除后行脾片种植于大网膜10例,无相关并 发症发生。术后伤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对症治疗后恢复。

3 讨论。

脾为实质性器官,位置比较固定,血流丰富,组织结构脆弱,受到暴力打击易导致破裂,使脾损伤具有创伤重、病情变化迅速、失血多、易危及生命的特点[2],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对于患者的救治成功有重要意义。虽然详细的病史和体征是明确脾破裂诊断基础,但脾破裂伤者病情变化复杂,脾外伤有时难以明确诊断,且损伤的程度难以掌握。B超为无创伤检查,在脾破裂中简单易行,经济而有效,可重复多次进行检查,且B超还可以帮助了解脾损伤部位和程度、腹腔出血量等情况。为临床上选择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但B超检查有一定的误诊及漏诊,所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破裂诊断上,要重视详细的病史及体检,结合B超,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过去,人们对脾生理功能认识不足,对脾外伤数百年来,一直采用脾切除术。近30年来,各临床观察资料表明,脾切除患者不仅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死亡率也惊人增加。特别是婴幼儿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率较高,死亡率也非常惊人。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认识到脾在机体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主要在于:脾对血液中的细菌,有过滤、吞噬作用;脾内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脾产生吞噬作用的激素,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脾产生备解素,有利于补体的激活[3]。随着对脾认识的提高,脾破裂的外科治疗也发生了变化。实施保脾手术的报告越来越多,观点被肯定。也是脾脏外科发展的方向。我国2000年在天津举行第6届全国脾脏外科学研讨会制订脾损伤的分级标准[4]: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破裂伤长度≤5.0 cm,深度≤1.0 cm;Ⅱ级:脾裂伤长度>5.0 cm,深度>1.0 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脉、脾静脉主干受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