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验案举隅

【关键词】胸痹心痛痰瘀互结 吕晓东教授从医二十余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对心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笔者有幸随吕教授学习,特选其应用自拟通脉化浊汤治疗痰凝血瘀型胸痹的病案两则,收录如下: 典型病例 例1:患者郭某,男,55岁,干部。

主诉:间断性胸闷胸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伴活动后气短1周。

初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休息和活动后均有发作,活动后尤甚。

胸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3—5分钟,每年发作6、7次左右,未经过系统治疗。

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2型糖尿病病史2年。

现症见:胸闷痛,气短,伴有倦怠乏力,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纳少,夜寐欠佳,多梦易醒,口渴口干,小便量多色黄,大便秘结,三、五日一行,舌质暗,苔黄腻,脉沉弦滑。

Bp:160/90mmHg,理化检查:生化:TG:1.8mmoL/L,TC:5.8mmoL/L,LDL:3.6mmoL/L.心电图:V4—V6ST下移0.2mv,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为胸痹,证属痰浊血瘀兼阴虚,治宜化痰祛瘀,清热安神。

方用:丹参30g,红花20g,茯苓30g,半夏15g,生山楂25g,炒莱菔子20g,龙骨25g,牡蛎25g,珍珠母25g,知母、麦冬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

另嘱患者忌食生冷,肥甘厚味,注意休息。

二诊:患者仍觉口干潮热,失眠,舌暗红,苔薄白少津,余症好转,上方剂量不变,加夜交藤、合欢皮各20g,滋阴安神。

连服10剂。

三诊:患者诸症减轻,继服上方10剂巩固疗效,服法同前。

四诊:患者诸症好转,无不适主诉,复查生化:TG:1.5mmoL/L,TC:5.3mmoL/L,LDL:3.2mmoL/L,心电图:T波略低平,ST无明显下移

追访三个月,未再复发。

例2:患者顾某,女,62岁,主诉: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1年,加重5天。

患者五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每周发作2~3次,每次持续5—6分钟,含服甘油三酯可缓解。

现症见:心胸闷痛,气短,心慌,口黏有痰,纳呆脘胀,头身困重,形体肥胖,纳差泛酸,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沉弦滑。

查体:血压145/90mmHg,理化检查:生化:TG:1.9mmoL/L,TC:5.6mmoL/L,LDL:3.8mmoL/L。

心电图显示:v4~v6S—T段下移0.15mV,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痰瘀痹阻。

治宜化痰祛瘀,行气止痛。

方用:丹参30g,红花20g,茯苓30g,半夏15g,生山楂25g,炒莱菔子20g,柴胡、枳壳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

另嘱患者忌食生冷,肥甘厚味,注意休息。

二诊:患者诸症减轻,继服上方30剂巩固疗效,服法同前。

三诊:患者诸证好转,复查生化:TG:1.4mmoL/L,TC:5.1mmoL/L,LDL:3.3mmoL/L,心电图:s—T段压低小于0.05mV基线上,T波转为低平或直立。

追访半年,未再复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