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镇“拜祭”习俗调查研究

【摘 要】“拜祭”普遍存在于贵定云雾镇地区,属于治疗仪式的一种,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对该镇“拜祭”文化进行田野调查,了解“拜祭”的原因、对象、流程、后续关系的维持以及对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文化进行分析和解读。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34550.htm  【关键词】拜祭治疗仪式云雾镇   “拜祭”的一般意思是礼拜祭祀,祭奠已经死去的亲人、祖先,或者是宗教信仰的神的一些祭祀活动。

但贵州老百姓解释的“拜祭”是指给体弱多病的孩子找“保爷保妈”,即一般意义上的干爹干妈,“拜祭”在贵州省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城镇及农村对孩子治疗仪式

作者对云雾镇地区“拜祭”现象进行调查和文化解读,以期为后续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做铺垫。

一、“拜祭”的原因   “拜祭”人是孩子孩子在小时候体弱多病,父母除去医院进行治疗,还会拿孩子的生辰八字去给先生测,测的结果因人而异,一是因为孩子去了“不干净”的地方被鬼魂缠身,这种情况就要请先生“改”,即做法事;另一种是孩子的八字五行不全需要“拜祭”,较上一种情况复杂。

拜祭”根据测生辰八字的情况不同分为三种,轻微、一般、严重。

先生所说,“拜祭”乃命中注定,不能随便拜祭,是否命中注定从测生辰八字的结果得知。

二、被“拜祭”的对象   被“拜祭”的对象一般是活人,男女老少、民族、地区都没有限制,也有极少数的“拜祭”给植物、石头等。

三、拜祭的流程   拜祭都可分为三步:“找保爷保妈”、“安母娘”、“送名字”。

(一)找“保爷保妈”   确定孩子需要“拜祭”之后,父母会请先生看一个好日子

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找“保爷保妈”的时候也分为三种情况。

情况较轻的,孩子父母好日子那天把孩子的衣服搭在自家堂屋大?T的门头上,在搭衣服的第六天以后第一个进门的人就是主人家找的“保爷保妈”(亲人除外)。

进门后,主人家就会说“好咯,你多一个孩子咯,以后又多一个孩子疼了”,本地人遇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进门的人一般会说一些吉利的话,如“好好好,希望他以后健康平安的长大”,这样双方就达成“拜祭”的共识,同时父母把搭在门头上的衣服请这个人给孩子穿上。

情况一般的,先生在算好日子的时候,会给主人家指出一个方向。

在那天早上,尽量早,父母提前准备好一些好酒好菜和孩子的衣服带在身上,带着孩子朝着先生说的方向走,遇到的迎面而来的第一个人即是要找的人。

这种情况下要非常的小心,注意看来人手上是否拿着锄头或撮箕,有的话要避开他,拿着锄头或撮箕的人是不能做“保爷保妈”的,因为这两样东西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避开后,继续沿着那方向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人。

找到合适的人时,父母一般说“找到咯,找到保爷(或保妈)咯,”对方在听到这话之后一般会回说“那么我就多一个孩子疼嘛”,然后父母就拿出孩子的衣服请对方给孩子穿上,拿出饭菜和酒在附近一起吃了。

吃完之后,就默认了关系的形成。

情况较为严重的,先生会告知父母孩子要找的“保爷保妈”的特定要求,比如对方的姓氏、属相、住的方位、年龄、性别等等,要求因人而异。

知道情况后,父母会托人打听符合要求的人并询问对方是否同意,同意的话就带孩子去请对方给孩子穿衣服,不同意就继续寻找下一个人选。

在任何情况先,仅有极少数人会不同意,因为他们认为拒绝可能会危及孩子的健康。

(二)“安母娘”   之后,主人家会请先生算一个好日子,并告知被拜祭人家,在好日子那天去对方家里“安母娘”,大概意思是让拜祭人去认被拜祭人家祖先。

安母娘”前的准备:拜祭人家会事先通知族内亲戚,请他们和先生在那一天陪自己去“安母娘”,并买好糖果、酒、一只母鸡、一只猪大腿、一块猪肉。

拜祭人家会提前通知族内亲戚来帮忙,并准备火盆放在堂屋门口。

安母娘”:在早上七八点钟左右,祭拜人一家、族内亲戚以及先生一起去被拜祭人家安母娘”。

进门时,每个人都要从堂屋门口的火盆上跨过,以期趋吉避凶,以后的日子像火苗一样红红火火。

进门后把糖和酒给对方,鸡由对方家里最年长的男性和先生一起宰杀,杀好后放在神龛下供奉祖先,并烧香、烧纸。

然后先生就开始“安母娘”,他站在神龛下说祭词,内容大概包括:“说某某某今天要拜祭到你家,某某某家的列祖列宗你们要保佑他、她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长大,各方面都顺顺利利”。

说完后,主人家拿那只供奉过的母鸡做成菜,吃完饭后就代表“安母娘”完成。

(三)送名字   “安母娘”完成后,被拜祭人会给拜祭人取一个他家姓氏的名字,请先生算一个好日子送到拜祭人家

拜祭人家提前置办好那一天的酒菜及毛线拖鞋,而被拜祭人家提前邀请自己族内亲戚在那一天陪自己送名字,并置办要送给拜祭人的东西,一般有衣服、裤子、鞋子、袜子、盆、水壶、漱口杯、牙刷、梳子、碗、笔、笔记本以及一块红色牌匾,牌匾上写着被拜祭人家男主人、拜祭人父亲以及送给拜祭人的名字。

在那一天早上所有要去的人会先在被拜祭人家里集合,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凑钱给被拜祭人,这个钱将和买的物品一起送给拜祭人家

拜祭人家后首先把买的衣物给孩子穿上,同时说一些吉利的话语。

吃了饭,拜祭人家将送给每个来人一双毛线拖鞋作为回礼。

到此,拜祭仪式完成。

四、关系的维持   关系确立后,按一般的习俗来说,前三年春节拜祭人及家人都应拿着一只猪大腿和酒等物品去拜年,而“保爷保妈”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

拜多少年的都有,因人而异,因为在找到“保爷保妈”之后,大家认为关系的维持对孩子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五、信仰程度   找“保爷保妈”在该地区较为普遍,基本每个村寨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找到“保爷保妈”之后就得到了保护,就会健康平安。

即使是自家孩子没有找的,他们也相信找“保爷保妈”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平安。

六、“拜祭”蕴含的文化信息   (一)祖先崇拜   当地人民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在,自家祖先供奉在堂屋神圣不可亵渎,他们可以保佑活着的人平安健康,诸事顺利,逢年过节都要先供奉祖先。

拜祭”关系确立后第一步就是拜祭人去被拜祭人家安母娘”告知他家祖先,可看出当地人对祖先的崇拜。

(二)“五行生克”文化的信仰   五行生克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这种思想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延续至今。

云雾镇地区逢丧葬嫁娶,修房子、开财门、满月酒、状元酒等,都要请先生算一个好日子,这些都与五行生克息息相关。

(三)“仪式治疗”的文化现象   “仪式治疗”在我国普遍存在,如萨满宗教的治疗仪式[1]、滇西白族传统温泉治疗仪式[2]、黔西北白族“栽根树”治疗仪式[3]、响水白族民间求子的习俗、三甲白族“栽花树”习俗,还有老百姓常做的“叫魂”、“搭桥”等都是民间存在的“治疗仪式”,发挥着强大的心理治疗作用。

拜祭”也是治疗仪式中的一种,当地人相信通过仪式可达到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七、结论   疾病除医疗手段治疗,还有心理治疗,此处的心理治疗针对的是病人。

找“保爷保妈”是一种治疗仪式,实质是心理治疗治疗的是父母的心理和信仰有关。

治疗父母的同时,父母间接地会给孩子强有力的心理暗示,告诉孩子有了“保爷保妈”之后,身体就会变好,健康长大,相当于也给孩子进行了心理治疗

习俗在当地较为盛行,对当地人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地一种文化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乌仁其其格.蒙古族萨满教宗教治疗仪式的特征及治疗机理的医学人类学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8(03):45—51.   [2]李相兴.滇西白族传统温泉治疗仪式与变迁[J].民族研究,2014(05):74—83.   [3]李炳芳.黔西北白族“栽根”治疗仪式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