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摘要:文章认为“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群体的普遍选择,“居家养老”对“社会养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建立“社会养老”的政策支持体系,对解决服务主体不明确,社区日间照料棚架问题,社会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具有重要作用。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养老社区服务;日间照料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的“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在研究中的界定,与学术界社区居家养老主要内容有重合的,但是,其中的社会养老外延更广。

养老服务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延伸,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影响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对养老模式影响深刻,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因此,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截止2014年的数据显示河南省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9436万人”(胡亦然),占全国人口的6.9%,而在河南省的人口总数中就65岁以上的就占全省人口的9.4%,相比2013年增加了0.3%,老龄人口的迅速递增持续到2030年,将达到老龄高峰,如何缓解老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释放家庭养老的困境,以保证老年群体在生命活力下降后生命进程的尊严,确实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考量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1—2015)》提出,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是居民养老的基础选择,要真正实现“居家养老”,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社会养老”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促使全社会担负社会关照的责任。

因此,建立“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治理的方向和趋势。

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讨论中,养老模式的选择备受关注,将居家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使老年人既能继续留在熟悉的环境中舒心的生活,又能得到他们所需求的的生活和精神照顾。

不仅能够使他们安享晚年,享受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生活的愉悦,还可以免除年轻一代的后顾之忧。

本课题组对河南省老年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明,选择居家养老占比高达90%。

学者对这一养老模式是认可的,赵丽宏(2010)认为居家养老服务是全世界多数家庭的需要,而且居家养老的发展不仅适合中国国情,更是符合中国国民的思想观念。

张民省(2012)觉得随着全球化的老?g化进程,我国的养老模式应该有一定的创新,而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应该得到很大力度的推行。

陈平(2013)提出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性的作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接受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的比例在80%左右。

日本居家养老也十分普遍。

社会支持居家养老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共识。

在理论研究中,为方便表述把这一模式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以区别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

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家庭社区的作用;二是老年人的福利主要集中在生活中的照顾;三是着重强调了政府对增进老年人福利所发挥的作用。

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家庭的小型化以及养老负担的加重使普通的家庭难以从时间、精力以及费用等方面独自承担家庭养老的重担。

并且,由于财力的有限性,国家也不可能承担家庭养老的所有费用和职能。

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养老职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使老人居家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同时也使自己的子女从繁重的养老重负中解脱出来。

二、“居家养老”对“社会养老”的依赖分析   推进“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超越社区养老范围,形成了双轨并行,相互依赖,共同解决面临的老龄困局。

居家养老是基础,社会养老是建立以政府主导,社区为依托,动员全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熬年群体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中来,进行社会资源的重组和利用,实现帕累托最优。

居家养老”对“社会养老”的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娱乐需求、精神慰藉、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

黄艺红,刘海涌(2005)对老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有7类需求,机构养老的标准服务涵盖老年生活的19大类。

王琼(2016)所做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界定8项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本课题把社会养老服务界定为9项必须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居家养老社会养老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依赖程度会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父母年岁增长而增长,对社区活动基础设施要求提升。

1.居家养老社会养老需求多样化,依赖程度逐步上升   宋宝安(2009)提出来老年人的需求是越老越多样性了,除了一般的饮食起居的物质需求外,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如:娱乐活动、精神慰藉等和医疗卫生的需求;杨艳珠(2013)把老年人的需求归纳总结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精神需要、应急救助、法律维权等;贾雪华(2012)提出来现在的居家养老服务重点都着重老人的物质层面,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不重视。

我们调查现实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成为老人最高的选择,其次为上门看护、聊天、代购、定期体检,但是社区能够提供的定期探视只有9.804%。

2.“居家养老”对“社会养老”的需求,依赖于基础服务设施。

而对基本设施进行详细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

养老服务基本设施建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国家民政部门、河南省民政厅等文件都规定,社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场所的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调查显示难以落实。

新建社区一般都有居民服务站点,社区服务中心,老旧社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落后。

社区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配备不到位,调查组在有些地市调查几乎所有社区,都只是检查时开门,平时就关门了事,社区服务棚架问题严重,服务人员断缺,紧紧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不能够解决问题。

孙钦荣(2013)、王健等(2012)认为现在大多数的社区日料照料中心,有设施,无服务;呼叫中心缺乏服务人员,上门服务走过场等现象。

3.“居家养老”急需的服务发展进程比较缓慢,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各方人士都有自己的看法   孙仲彝(2011)认为政府应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占重要的位置,为建设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方秀云(2013)觉得资源整合应该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发现的重心。

俞贺楠等(2013)、耿雅琴(2013)认为许多社区社会服务”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社会服务无法落地,棚架问题严重。

刘灵芝(2012)、李兵水(2014)认为“社会养老服务与“居家养老老人需求相差甚远,亟待相关政策支持。

在本次调查中,也有居民反映社区服务,尤其是免费服务上门存在作秀现象。

首先,社会服务供给主体缺失,无论是日间照料中心,还是社区服务中心,其主导主体都是政府,而政府在倡导这些服务的时候,仅仅把任务交给社区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能定位在管理社区服务社区

但为老年居家养老群体的服务,有其严格界定,社区既无资金、又无服务人员,无法实现正常的服务,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关门现象绝非个例。

各地建立的12349呼叫中心,由于缺乏服务人员也无法实现正常服务

许多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停留在政策层面。

其次,社会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家庭负担加重。

叶妍(2014)觉得让民营资本与居家养老结合起来,能够让居家养老向市场化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养老服务服务质量,使居家养老能够更好的服务老人

养老产业属于公益性产业,低收益行业,主要依靠规模效应,养老服务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居民急需的基本服务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商业公司严重亏本,甚至有些雄心勃勃进入养老院领域的商业公司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目前,政府投入到养老行业的资金量不少,但主要用于养老院建设,如,河南省财政,通过民政厅每年对养老机构床位补贴,原来规定800元,2015年后有所提升。

养老院的直接补贴始于2014年,惠及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养老院,这一补贴资金量较大,基本可以弥补民营养老院的前期投入。

但是,“居家养老”所需要的社会服务落实缓慢,覆盖面有限,公益性服务、低价位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缺乏机制约束,制度需要完善。

做好社会养老的供给侧改革,“居家养老”是我国大部分老人的选择,“社会养老”如何满足老人需求成为矛盾的焦点。

在满意度调查中,42%的老人认为服务一般,23%的老人不满意,2%的老人非常不满。

需求与供给矛盾的解决,取决于我们对于居家养老老人需求的了解,需求的不同层次又决定供给主体不同层次的选择,因此,社会养老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王琼(2016)研究认为,城市社区老人受收入状况、子女数量、文化程度等不同的影响,对老年生活的满足程度稍有不同总体来说他们的需求没有差异。

基本表现为物质生活需求、日常活动的照料需求、精神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心理健康的需求等。

三、结语与政策支持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必将被新的养老模式所取代,社会变化和养老制约因素对家庭传统孝道、养老方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和冲击。

悲观主义认为,这一变化,将引起中国几千年稳定的传统文化等社会元素丧失。

那么,我们选择“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既不丧失居家之天伦之乐,又能使社会养老多元化支持体系发挥作用,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符合国情、延续传统。

21世纪最好的选择,家庭困难社会化解决的良好途径与方法。

要实现“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政府财政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策选择。

在调查中发现,老年居民对锻炼和娱乐的需求排在第一方队,而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老年健身器材、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基本设施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农村社?^建设更需要加大投入。

在投资方面除了吸引社会基金外,重点是政府投资带动。

由于“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的特点,其服务主体和服务提供的主导力量必须是政府

政府提供免费项目、低收费项目和商业高收费项目相结合,才能提供更好的“社会养老服务,根据王琼(2016)的结论,“居家养老”的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利用比例只有7%,我们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如,平顶山老年居民,对12349服务热线的使用,利用率不到6%,一边是急需的社会服务,一边是对服务热线的冷漠。

导致“居家养老需求与“社会养老”供给严重背离。

因此,近年来商业性养老服务公司纷纷关门,不断向民政部门诉苦,寻求政府补贴,养老服务业应该属于黎明前的黑暗阶段。

当新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年老的时候,居家养老对“社会养老需求会急剧上升。

目前,要解决“社会养老”支持者的生存,又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政府购买服务该应运而生,促使“社会养老服务落地生根。

因此,政府在扶持养老机构的同时,必须适度支持民政部门购买服务,形成有效供给,满足居家养老需求

也维持服务企业的生存,做好应对激烈老龄社会的大规模需求的到来。

建立“社会养老政府主导、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市场参与的多元社会服务体制,政府担负最终责任主体的制度机制。

我们反对把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责任完全推给市场,反对过分商业化,主要基于政府责任主体和政府主导养老保障的考量。

但是,我们不反对政府主导,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社会养老中来。

老龄社会到来,家庭问题社会化,这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多元力量的参与。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有“四方力量”(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形成“四大支撑”体系,共同解决居家养老的困境,但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建立政府最终责任主体机制。

关于解决社会养老服务的棚架问题,社区服务作秀现象,重点是解决培育壮大老龄服务队伍问题。

社区管理人员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来源渠道不同、职能不同。

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必须由政府主导,劳动部门牵头组织培训居家养老所需的各类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包括配备社会工作者。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依托志愿者协会,加强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怀等免费服务

政府主导构建“十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快速反应服务机制。

鉴于老年群体的特殊需要,社区医院要突出公益性质,切实开展为老年群体服务业务。

卫生部门对社区医院开展检查,要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从制度上保证,对附近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上门服务;还可以把社区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中心配合,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跟踪服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