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12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红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0例服用红酱汤,水煎服,每日1剂。

对照组560例,青霉素静滴960万单位,每日一次;联合甲硝唑250毫升,每日2次。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轻重程度评分,综合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560例治愈79例,显效271例,有效182例,总有效率95.0%。

对照组560例治愈27例,显效171例,有效279例,总有效率85.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红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遇又很好疗效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红酱汤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妇科慢性疾病中占的比例较高,且发病率有逐年声高的趋势#61531;1#61533;。

该病病情缠绵,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是公认的治疗难题之一。

针对这些情况,近年来许多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鉴于此,我们应用红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02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120例。

年龄25—57随岁,平均32.6岁。

病史12—76个月,平均18.5个月。

其中173例有自然分娩史;72例有剖宫产史;182例有人工或药物流产史;29例有异位妊娠手术史;95例有急性盆腔炎病史;9例无明显妇科病史。

全部患者对治疗方法均有知情权,且同意所选择的治疗方法。

纳入标准参照诊断标准,并将以下情况纳入标准: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或排便时加重。

②体征:白带增多,子宫活动受限、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可触及片状增厚或包块。

分组将1120例病人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和病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0例,服用红酱汤(红藤、丹参各30g、败酱草24g、穿破石20g、连翘、车前子(包)15g、赤勺、香附、元胡、云苓、路路通、杜仲各12g、皂刺10g、当归、川芎、桃仁各9g、生蒲黄(包煎)9g小茴香9g、炮山甲(先煎)6g),水煎服,每日1剂。

对照组140例用青霉素960万单位+250毫升生理盐水静滴,每日一次;甲硝唑250毫升,每日两次。

用药两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治愈好转标准#61531;2#61533;,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轻重进行评分,综合判定疗效

下腹部坠胀痛、腰骶部酸痛均为3分。

治疗后由患者本人评分

体征于治疗前后由同一医生评分;阴道内见大量白带为3分,中等量白带为2分,少量白带为1分;子宫附件明显压痛及增厚或包块为3分,有压痛及增厚为2分,轻度压痛及增厚为1分。

疗效标准:治愈:评分消退指数[评分消退指数=(治疗积分治疗积分)÷治疗积分]为1。

显效:评分消退指数≥0.6;有效:评分消退指数<0.6;无效:评分消退指数≤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定量指标用#61549;检验,定性指标用X2检验。

2疗效观察 积分变化治疗治疗积分为10.34±1.47;对照组治疗积分为10.19±1.38,两组积分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后分两组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为4.41±1.21,对照组为6.65±1.49。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和自身治疗前后积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61549;=42.61,P0.01;对照组#61549;=24.27,P0.01)。

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后的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1549;=19.91,P0.01)。

结果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治疗治疗治疗组56010.34±1.474.41±1.21#61508; 对照组56010.19±1.386.65±1.49 #615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4.11%,显效率48.39%,有效率为32.5%,无效率为5.0%。

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愈率为4.82%,显效率30.54%,有效率为49.82%,无效率为14.82%总有效率85.18%。

其中,治疗组愈显率(治愈率+显效率)为62.5%,对照组愈显率为35.36%。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41.71,P0.01;X2=30.01,P0.01)。

结果见表2。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