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境电商对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础,具有阶段性、相对稳定性、以及关联性等特征,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占有根基性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跨境电商发展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中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提升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措施,以达到提高中小企业发展实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形式逐步转型,致使国内以出口经营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压力重重增加。企业赢得新经济发展阶段中,更充足的动力,需结合新型商品经济交易优势,减少出口贸易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而跨境电商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导渠道,基本实现交易、物流、市场三方关联,迎合了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为了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应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状态,探索一条长远性的经济实践道路。

一、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带来的优势与挑战。

(一)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带来的优势。

跨境电商是基于网络新平台,建立起的新型商品交易运转体系。从跨境电商传输的视角而言,电商平台发展,主要依靠网络信息交换订单意见,然后实行货物出口,一体化商品管理流程,能够节约中小企业善品出口的成本,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资本压力。同时,跨境电商平台的建立,突破了中小企业出口交易市场地域限制的问题,能够始终保持中小企业商品经营市场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中小企业出口经营承担较大的风险,而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可靠性保障。

(二)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带来的挑战。

跨境电商,是现代化经济结构规划中,新出现的一种经济分析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但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势必也会对中小企业传统出口竞争优势造成一定的冲击。本节将结合中国结构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网站的相关数据,对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进行归纳:

1.出口商品生产模式冲击。

中小企业传统出口生产模式,主要采取人工产销特定生产的模式,进行产品加工、销售,即合作企业需求为A,则国内中小企业则生产A类商品,并直接进行生产商品出口运输。这种对应式的商品出口方式,能够保障中小企业出口经营中,成本与利润的稳定性循环,规避中小企业出口竞争中遇到的风险。但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逐步兴起,中小企业以保障成本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出口市场价格低廉,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需求,因此,当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虽然将跨境电商作为商品出口的主要形式,但其出口产品的收益比例不稳定,就是这一问题体现。依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月底,国内有85.77%的中小企业,将跨境电商融合在产品经营模式中,但截止2018年1月底,仅有33.18%的企业经营收益为稳定上升,其余企业中,34%处于大波动经营状态,18.59%企业处于负增长趋向[1]。

2.出口商品经营视角冲击。

国内中小企业,自20世纪末逐步复苏,并在21世纪进入转型阶段,逐渐从国内生产小规模经营,向着国际化方向转变。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视角来看,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经营形式,依旧保留着单一化商品经营特征,中小企业需要借助国家出口政策扶持,实行出口产品周期性经营。而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要求企业能够依据企业发展的当前状态,自主进行经营形式的选择,形成智能化全球商品经营体系。两者之间在经营视角上,分别从部分和整体两方面出发,而后者愈发的强大,自然也就会致使前者经营形式的弱化。

3.出口商品市场范围冲击。

当前,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种类单一,也是中小企业受到跨境电商冲击的一方面。依据中国结构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的信息可知:近五年来,国内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的种类主要包括:食品、服装行业、自动化产品、化工产品等等,但中小企业经营应盈利前五行业,5年平均值为:食品4045.52亿元、化工产品2777.52亿元、农业77.52亿元、服装行业1034.22亿元[2]。也就是说,当前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经营,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市场经营范围的拓展,但企业产品出口的种类上,研究限定在传统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提升上,两者之间不同步的发展规律,将会为中小企业发展较大的经营冲击。

二、优化基于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一)经营模式的更新转换。

结合现代中小企业出口竞争转型阶段遇到的问题,需要适当的更新转换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发挥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

一方面,中小企業不能仅仅局限于出口市场的产品生需求,更应结合电子平台中的信息,实行商品生产的连带性创新开发。例如:国内中小企业出口商品为M。则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时,需结合电子商品平台中,顾客反馈的产品应用建议,对新商品的某些功能、色彩等方面进行适当性调整,将M生产,转变为M,M1,M2三种商品生产。当产品再次投入出口市场时,大众的商品选择单位更加宽泛,中小企业出口商品销售的受众群体拓展,出口商品竞争力自然也就提升。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在于善于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构建新型“产销对接”渠道,将当前国内线上线下商品交易方式,“平移”到国外市场产品开发中来。例如:中小企业商品经营,通过线上市场数据调查,实行国内中小企业合作,打造小规模跨境产销供应渠道,逐步实产业经营模式的更新与转换[3]。

(二)经营视角的变革调整。

中小企业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保障企业经营收益,规避中小企业经营资金、市场中短板,应适当调整企业经营视角。从以上归纳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发展的冲击归纳来看,当前国内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缺乏冒险精神,经营视角狭隘,成为问题所在的因素之一。由此,我们必须结合跨境电商中,电子交易、传输、解析等条件,引导中小企业出口交易建立新视角。即,国内中小企业进行商品经营规划的过程中,不能被自身经营中的弊端性条件限制,应从本出口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的视角出发,实行产业经营结构的规划,甚至可以按照企业经营问题30%、数字化网络产销出口70%的规划比例,重新进行中小企业经营视角的界定,实现现代企业经营与综合规划,将引导中小企业经营实践中过渡,树立全面性把握分析视角,促进现代企业经营与优化。

(三)经营市场的协调同步。

引导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应发挥跨境电商动态化市场信息跟踪的优势,实现经营市场的协调同步。跨境电商,能够借助大数据实行市场信息的跟踪分析,及时对中小企业出口经营商品种类进行定位调整。中小企业只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中物流运输走向、商品订单种类、出口金融收益等信息,就可以初步定位企业未来阶段出口商品的趋向,做好中小企业商品出口资源的综合分配,合理调节当前中小企业出口竞争中,避免企业产品经营不到位,丧失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情况发生,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竞争力度,辅助中小企业构建跨境电商环境中的竞争新优势。

(四)经营条件的过渡调节。

跨境电商的出现,基本实现了商品交易、金融支付、物流管理、市场分析多维一体的商品经营体系。它将中小企业传统的半自动化劳动力优势条件,转变为一种附带性商品出口经营条件,而跨境电商平台一站式操作,将完全取代中小企业原有的劳动力附着条件,缩减经营成本。

同时,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跳板”。由于中小企业出口产业发展,是依附于这类半自动化产业发展而来的经营模式,在中小企业跨境电商经营模式相对稳定阶段,需寻求一种可替代性补充条件,跨境电商的数字化竞争结构的出现,刚好弥补了中小企业传统的商品加工方式,将中小企业原有半吊子的商品劳动力投资方式,以跨境电商为跳板,实现国际竞争要素的调节。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是促进现代社会新型企业转型与优化的代表,在社会经济创效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优势,规避生产、经营、交易三部分的负面影响,应引导中小企业跨境经营模式的更新转换、经营视角的变革调整、经营市场的协调同步、以及经营条件的过渡调节,促进新时期中小企业的转型优化。因此,浅析基于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將是国内中小企业经营转型过程中,自我转型与突破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鑫.跨境电商平台下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7):25—26.

[2]严厚雁.跨境电商提升小商品出口竞争力的机理与策略——以义乌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30—34.

[3]钱肖祥.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张慧(1981·9)女,汉,籍贯:江苏省连云港市,就职于广州工商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商及网络营销。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