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审计服务外包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政府审计业务外包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审计的新形式,在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引下,政府审计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其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再加上节约成本和精简系统的双重需求,政府审计业务外包逐渐发展成为显学。本文从中国政府审计外包的动因着手,立足制度分析其现存的不足,并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现有外包形式的优劣,以寻找到较为合理的发展框架。

关键词: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外包形式;制度分析;发展框架。

一、引言。

业务外包发展经历了几十年岁月,在当今审计成为国家治理重要工具的新形势下,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业务外包更是成为其实现公共服务职能高效化的重要催化剂。政府审计机关将审计业务外包在很多国家已经施行多年,要将这一常态妥当利用,真正达到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益性和效果性也成为政府审计发展的重要主题审计业务外包出现的主要动因来自于我国审计覆盖率还是偏低的现状,然而,日益迫切的需求并未带来充分的研究,目前,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还较为缺乏,而其他边缘领域的如政府审计外包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业务外包等等的研究颇多,尤其是业务外包发展至今,诸位学者结合具体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丰富的资源库。笔者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制度分析,引入审计研究主题,并尝试建构出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发展框架。

二、文献综述。

随着审计服务的日益扩展,审计服务外包发展为显学的趋势,本文以此为主题,首先简要概述政府审计服务外包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业务外包的相关研究,在这基础上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做出述评。首先,有不少关于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研究主题涉及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范围,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形式,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影响因素、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利弊、政府审计外包的独立性、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后果等(Aldhizer Cashell Martin,2003[1];王光远、瞿曲,2005)[2]。关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也是比较多的,主题涉及公共服务外包服务边界、公共服务外包的内涵、公共服务外包的施行方式、公共服务外包驱动力等(Ni,Schneider,2007;郑闻,2009;刘波,2010;舒奋、袁平,2012)。接下来是关于业务外包研究文献,众多文献中研究的主要主题外包的定义、外包的利弊、外包可涉及的领域、外包实施与管理、外包的风险与防范、外包与组织绩效关系(徐姝,2003;崔南方、康毅、林淑贤,2006;吴国新、高长春,2008)。而相对应的,关于政府审计服务外包研究还处于稀缺状态,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都明显不足,国内的研究也很少。郑石桥(2015)[3]认为政府审计外包的驱动因素是交易成本,并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结合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阐述了我国政府审计为什么要外包以及什么业务可以外包的问题。贾云洁(2014)[4]借鉴利用了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审计机关整合利用外部审计资源、聘用临时专职人员、做好审计业务外包的需求分析,建立健全外包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一些学者也一直致力于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施行如何借鉴民间经验研究(张小秋,2005;车嘉丽,2008;蒋欣欣,2010;张倩,2013)。

三、政府审计外包的含义及动因。

1.政府审计外包的含义。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是指政府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任务全部或部分地交给注册会计师或其他社会机构来实施,即根据政府审计工作的需求,将属于政府审计项目以合同或者合约等方式交由社会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则按要求提供政府需求的审计服务政府依照事先规定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相应报酬。[5]。

2.政府审计外包原因分析。

(1)成本效益原则驱动。

尽管政府审计并非以营利为目标,但成本的降低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办公的效率,政府就有理由采取外包形式来进行政府审计。具体情况见下表1:

审计效果与效率上,社会审计机构一般比政府审计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专业人才和执业经验的差别。十多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不断扩展业务领域,不仅拥有了会计审计方面的人才,而且吸纳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专家如信息技术、资产评估、管理、工程技术等。这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构成日趋完善,而政府审计机构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业务素质也不占优势。除了完善的知识结构,社会审计大多拥有长期的实务经验审计对象遍布各行业,接触过各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执业经验、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上也是优于政府审计。因此,由这些具有综合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家来提供政府审计服务,能更易于发现被审计对象的薄弱环节或弊端,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提高审计的质量。

四、政府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基于制度原因分析。

1.产权制度障碍。

总的来说就是来自体制改革的缺位。主要体现在:

(1)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表面上主体分明,但事实上在各自运营时行政色彩浓重。很多审计措施一方面需要行政手段帮助施行,另一方面也因此失去了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性以及审计本身的独立性。许多审计项目专业化分工受到制约。

(2)中国政府审计部门改革滞后,审计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目前有关审计人员的培养体制还不完善,高校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已有起色,但由于缺少制度支持,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府审计自身的发展。这同时也成为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出现的重要动因,而由于制度的落后,业务外包的落实也成为一大挑战。

(3)政府审计外包市场化不足。由国内外经验可知,政府审计服务外包是弥补发展滞后的政府审计现状的有效方式,是拓宽政府审计发展空间的主要手段,是转移政府职能、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改进部门管理的重大举措。而目前,政府审计服务外包效率低,由于外包服务还未实现规范化,真正将政府审计的项目推入市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信息保密性威胁,但过多的限制又会阻碍其发展的灵活性,界限很难判定。

2.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从法律制度层面来看,社会审计的话语权并没有相关法律的保障。对于作为委托者的政府和作为代理者的社会审计部门来说,双方的合作应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即便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审计部门,或者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审计组织,在审计业务的实施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与政府处于平等谈判协商的位置。因此在社会审计部门缺少谈判力的情况下,审计业务外包逐渐成为政府主导的单向合作行为,这就造成了社会审计部门在政府审计外包过程中几乎没有话语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参与政府审计业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