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王绪保

2014年3月22日,洁白的纱布在75岁的王大娘眼上慢慢揭开。

当最后一层白纱从眼前掠过,王大娘缓缓睁开了右眼,随后激动地说:“王医生,我看见了,看得很清。

”王大娘流下了泪水,一把抓住医生清瘦的双手,说:“谢谢你。

老了,我还能看见,多亏你了。

” 毕业论文网   这名医生就是王绪保――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南阳市学科技术带头人。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8年来,他在医疗领域默默耕耘,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光明,实践救死扶伤誓言,成为患者心中 “神圣的光明使者”。

精湛医术,解除病人痛苦   1986年9月,大学毕业的王绪保来到南阳市眼科医院,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他便告诉自己:“要用医术和爱心拯救更多失明者。

”   王绪保知道,一个好医生,首先是一个医术精湛的技术能手。

没有精湛的医术,就不能解除病人的痛苦。

尤其是眼科医生,面对着精细的器官,技术上稍有马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相反,如果技术过硬,就可以克服种种困难,为每一位患者送去光明

2003年一个冬日的午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王绪保从睡梦中惊醒。

值班医生告诉他来了一位爆炸受伤的病人,情况很严重。

患者是一个38岁的中年男子,白天开矿炸石时出现了意外。

王绪保检查后发现患者软组织裂伤,双眼球破裂,眼部多发异物,双眼几乎失明

“必须马上开始手术”,王绪保说。

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手术才结束……一周后又进行了二次手术,左眼置换了人工晶状体,保存了0.1的视力。

出院时,病人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王医生

如果我双目失明,真的不想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谢谢你,挽救了我们家!”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视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王绪保告诉记者,“眼睛视力的高低只是量的差别,而有无光感却是质的不同。

面对将要失明病人,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视力,哪怕只有一点点光感,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过硬的技术做保证。

”   扎实的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造就了一个通晓学科知识、手术基本功过硬、操作技巧娴熟的眼科专家。

多年来,王绪保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发表眼科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

王绪保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眼科专业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是白内障专业学科带头人。

用博爱,书写医生精神   2001年1月,凭着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王绪保有幸成为中国援厄里特里亚医疗队的一名眼科医生,肩负着祖国人民和组织的重托,踏上了陌生的厄里特里亚国土,开始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涯。

到了国外,王绪保的思想无形中得到升华,他把自己当作祖国的一分子,把国家的利益和中国人民友爱的形象放在了首位。

由于厄立特里亚是一个非英语国家,大多数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不会讲英语。

语言不通肯定影响与病人的沟通,降低医疗质量。

因此,王绪保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当地语言,很快,他便可以与同事、病人进行日常交谈。

这样一下子缩短了与病人的距离,也赢得了当地同事的赞扬。

虽然厄里特里亚的生活是艰苦的,收获却是丰硕的。

两年来,他累计诊治的病人达一万余人次,完成各类手术八百余例,成功使七百余例因白内障失明患者复明。

两年的援外工作,王绪保获得了很多荣誉,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

一天,王绪保在海边散步,一个中年人快步向他走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王医生,谢谢你,我的眼睛现在看的很清楚!”原来这是一位手术后康复的病人

还有一次,一位复诊的老人弯下腰拉住他的手不住地亲吻,口中喃喃有词。

助手告诉他,老人在说谢谢中国医生!   2001年7月的一天,中国驻厄里特里亚大使馆的秘书来到医疗队,点名要见眼科医生王绪保,并称赞他是友谊的使者,中国医生的传奇。

厄卫生部长两次接见了王绪保,亲切地称他是厄里特里亚人,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结束援外工作的欢送会上,厄卫生部长说:“王医生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对工作、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地感动着医院的每一位职工和病人,所有人都喜欢王医生

医生的工作是杰出的,他为厄里特里亚眼科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

医生架起了中厄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我们永远欢迎王医生

他是一位真正的光明使者!”   由于王绪保援外医疗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2003年被原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称号。

用公益,让患者看到蓝天   白内障是一个发病率很高的疾病,特别是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更增加失明的机率。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手术

而很多病人却因为经济的原因放弃治疗。

作为白内障手术专家,王绪保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

多年来,他带领治疗团队,先后组织开展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曙光行动”“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及“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工程项目”等白内障复明手术工作。

通过公益、慈善的力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全市三万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得以复明。

为了使每一位白内障患者都能看到蓝天,王绪保几乎跑遍了南阳的每一个角落,开展筛查工作。

南阳市方城县赵河镇一家五口都是白内障患者,因为眼疾,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外出打工挣钱,种地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活极其困难。

王绪保了解情况后,主动找上门劝说他们去医院做手术手术很成功。

现在,儿子媳妇已经外出打工,孙子已经上学,日子一天天变得红火,王绪保得知消息后开心的笑了。

王绪保白内障手术专家团队和全市眼科通道的共同协作下,南阳市实现了“白内障无障碍市”的目标,连续两年圆满完成国家原卫生部组织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工程项目”。

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十一五残疾人康复事业先进个人”“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散发职业光辉   “要想视力好,快找王绪保

要想看得清,绪保手术才能行。

”这是流传在当地百姓中的一句顺口溜,顺口溜背后赞扬的却是王绪保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

王绪保之所以赢得这么高的信誉,还因为他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

有一位老太太,一只眼患白内障且高度近视,另一只眼已经失明

除此之外,老人还患有糖尿病。

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王绪保

王绪保检查后说:“老人病情复杂,手术条件不好,风险很大。

一旦有并发症,两只眼都可能看不见,老人晚年会很痛苦。

”他建议,先保守治疗,等身体条件转好,再做手术

等了两年,老人病情稳定后,王绪保为老人做了白内障手术

当老人看清面前的世界,再次见到王绪保时激动不已。

来自南阳市南召山区的一名患儿,右眼失明,经过检查,发现右眼视力仅有光感,确诊为白内障合并虹膜炎。

经过抗炎治疗,虹膜炎症控制住了,却发现虹膜已经粘连,瞳孔变小,这对接下来得白内障手术十分不利。

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手术中出现并发症,可能造成孩子终身眼部残疾。

但如果不手术的话,孩子的眼睛就没有重见光明,人工晶体置换手术

王绪保认真研究后决定,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

他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手术中精心操作,为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非常成功,恢复后患者视力达到0.8。

整天面对有疾病的眼睛,对着显微镜手术,过度的疲劳和病毒感染,使王绪保患上干眼症。

眼睛经常干涩、流泪。

爱人常劝他歇一歇,可他仍然勤奋工作。

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辛苦并快乐着。

患者病好后的笑容、重见光明后的喜悦,让他感到作为一个眼科医生的自豪与骄傲。

王绪保是一个光明使者,他为患者送去光明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心里洒满阳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