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理论与实际

近多半个世纪以来,英国史异军突起,成为继年鉴学派之外西方研究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发展趋势。

在崇尚经验主义的英国,有关经济社会史的不同主题的实证研究成果已经大量出版和发表,但对其本身进行理论概括或从学术史角度予以归纳的成果却为数寥寥,1980年代以来更是如此。

本文试图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初步尝试,姑妄称之为理论实际

[1];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史? “经济社会史”(economic;and;social;history)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我国出版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著作有皮朗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伦敦1936年英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中文版),汤普逊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阿普尔顿世纪公司1928年版英文版,商务印书馆1961年中文版)等。

英国经济社会研究方面,较早以此为书名的有海威特的《中世纪的柴郡:三个爱德华治下柴郡的经济社会史》,格拉斯的《一个英国村庄的经济社会史(汉普郡的克劳利),909—1928》等。

何谓经济社会史?它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学派?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相关学科社会史、经济史社会经济史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是很清楚,甚至在为纪念英国经济史学会(Economic;History;Society)成立75周年而出版的由100余位学者专家撰写的笔谈文集《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史》中,英者也很少从学理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准确了解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是讨论上述其他问题的基础。

如果我们连它所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不清楚,任何概括必将会失于武断和片面。

英国经济史评论》(Economic;History;Review)从1958年起每年在最后一期刊载论著索引,取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经济史出版物目录”,1971年以后易名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经济社会史出版物目录”,该题目保持至今没有变化。

经济史评论》由英国经济史学会创办于1927年,是经济史研究的权威杂志。

1991年起,该杂志增添了副标题“经济社会史杂志”,标志着它1970年代以来从单一经济史杂志向经济社会史杂志转变过程的完成。

目前经济史学会的宗旨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研究”,“在经济社会史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紧密关系”,“出版经济社会史成果”等,是英国推动经济社会研究的重要全国性机构,因而其出版物具有权威性。

经济史学会和《经济史评论》对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范围从1971年至今尚处于变化之中。

1971年,《经济史评论》年终出版物目录的主题分为14大类,可视为1970年代初英国史学界和经济史学界对经济社会研究对象的认识和把握。

它们是:1原始文件,2和社会,3和国内贸易,4海外贸易和海外关系,5与资讯,6货币、与,7城市研究和地方史,8社会结构和,9劳动状况,10社会状况和政策,11经济思想和政策,12史料和,13方法论和历史编纂学,14经济社会史总论。

1976年,该目录的主题增加到15大类,增添了“宗教和”。

1981年的变化幅度较大,在17项分类中加入“地方史”、“闲暇和大众”,“人口统计”一项独立成类,调整后增加内容的有“社会结构和家庭”、“劳动状况和组织”。

1984年增加了“科学、技术和”,总计18大类。

1992年又增加“妇女”,经济社会史的主题分类达到19项,至今如此。

从变化看,原始文件、史料和档案、方法论和历史编纂学属于经济社会史的史学范畴,地方史和经济社会史总论具有综合性,其他各类均分别来自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但又不是两个学科全部研究对象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所取舍和侧重。

1971年,英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ocial;Science;Research;Council,建于1966年,简称SSRC)出版“当前研究评论”丛书,其中之一即《经济社会研究》,卡如斯—维尔森(E.M.Carus—Wilson)、科尔曼(D.C.Coleman)、霍普斯鲍姆(E.J.Hobsbawm)、米勒(E.Miller)、里格利(E.A.Wrigley)、马塞阿斯(P.Mathias)和珀金(H.J.Perkin)等20余位知名学者分别就自己所专长的领域参与了。

该书引言认为,与大多数其他社会科学不同,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手段和主题丰富多彩,对其中任何一个专题的归纳都不能代表整体。

尽管如此,该书还是检讨了农业史、城市史、近代资本形成、历史人口学、商业史、劳动史6个领域的研究状况[2];,它们均在1971年《经济史评论》14个大类之列,可见1970年代英国学术机构对于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还是有基本共识的。

其他研究也可作为参照。

1976年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校近现代经济史系高级讲师查罗纳等主编的《不列颠经济社会史文献指南》[3];,将1066—1970年英国经济社会史的主要研究成果按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依次排列。

其中英格兰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约100页,其他三个地区加起来仅10多页,包括经济,以及与经济相关的社会、科技文化,并特别注意到作用于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的因素。

此外,累斯特大学经济社会史系的网页上有一个“什么是经济社会史”的条目,其中这样写道:“经济社会史致力于通过对人口增长与迁徙、工业生产、土地使用制度、贸易和财政等诸多类型的分析,并通过将它们与经济社会变迁联系起来而解释过去。

经济社会变迁的作用,诸如影响到家庭、劳动、邻里,以及制度结构的变迁,始终是经济社会研究的核心。

在累斯特大学,这些课题通过比较加以探讨,以评估欧洲、美洲、非洲和印度等不同文化条件下长期经济社会变迁产生的作用。

” 综上所述,可否认为凡是涉及以往人类经济,以及与经济相关的社会、科技文化和政治活动,都应视为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

不仅如此,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还是开放的,它们决定于史学家对于这种“变迁”所应包含的复杂因素及其制约因素的诠释。

历史学不能抽象地谈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政治的变迁,它们也不能被彼此孤立地加以研究,微观研究不能脱离规范认识,这些要求造就了经济社会史。

显然,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不同于单纯的经济史社会史,而是两者在新基础上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选择和有侧重的结合。

这种结合克服了经济史社会史在观察和解释历史中各自的局限和盲点,最大程度地包容了人类再生产活动的基础性与内容;而这种选择与侧重的差异导致了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两个相邻和近似的分支学科的产生。

实际上,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叉和混淆,界限不是泾渭分明,经济史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均存在上述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经济社会史不仅意味着特定的研究主题,还是研究方法。

例如瑟斯克和戴尔都强调其所具有的从底层出发的研究视角。

[4];A.J.睿德更明白无误地指出,经济社会史不意味更多地研究历史中某些特定的领域,尽管它确实这样做了,而是渴望发展一种将过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离不开经济的方法和社会的方法。

[5];因为谁也不能否认,从“底层往上看”,以及、(乃至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近30—40年西方史学的变革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笔者认为,经济社会史可界定为从历史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和政治层面出发,揭示现实的人特别是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变化,探讨经济增长、社会和科技文化变迁的一个历史分支学科

为什么说经济社会史只是一个历史分支学科而非学派呢?因为一个学派的建立需要大致相同的历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共同的学派领袖、组织机构、刊物和学术传承,如兰克与年鉴学派

英国经济社会史的上述特点并不明显,但作为历史分支学科已被学术界所接纳。

二;为什么要研究经济社会史? 历史是以往社会人类的全部生活,即使是研究政治史和战争史的史学家也要注意到生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