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出路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出路

1998年第四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其毕业生出路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新的专业冠名下,教育管理专业特点被模糊了,课程设置也随之迷失,缺乏基本规范并严重泛化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大大影响了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科的健康发展,学生的就业更是困难重重,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从事各级各类行政工作时表现出缺乏经验、无从下手,然而从事教育教学岗位时在教案准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环节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从我国广大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小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需要看来,教育管理尤其是中小学管理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要求与呼声越来越高,由此看来,简单地取消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这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一、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就是旨在通过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模式以最终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培养方向的调整。所谓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置顶专业培养方向的最根本的依据应当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其次,培养途径调整。改革当前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重知识,轻技能的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的辩证统一。  二、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革新  (一) 核心课程结构设计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  怎样搞好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相比理论上的探索,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会显得更加艰难和复杂,其涉及到教学管理体系的转换、教学资源分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1、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的框架  根据课程设置改进的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框架应体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知识和非专业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第一,基本学科知识。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属性,可以设置基本学科专业背景,在大学一年级需先精修一门学科后才可以选修其他教育管理课程。  第二,精干、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一定要精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重在教育管理,所以课程中要对管理学这一特色进行重点突出,以此来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与其它管理专业所体现的不同特点,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各项课程的安排。  2、重视基础训练,抓好核心课程建设  抓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共同核心课程建设,是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战略步骤。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共同核心课不同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又与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相辅相成。鉴于这种联系,建设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共同核心课程尤为重要。  (二) 师资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来看,鉴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对师资队伍的组成有着涵盖综合,覆盖面广的要求。同时对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品德等各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便便于更好的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注重如下几点工作的开展。  1、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师资队伍的结构导致其发挥的作用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而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来构建合理全面的师资队伍。如建立起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来提升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2、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师教学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敞开国门迎接八方来客,同时我们也可以汲取国外的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选派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一些较国内更先进一些的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论谈。这一方案的事实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首先学校要对这件事情做到做够重视,这是长远的发展战略,学校提供充足的出国培训的经费以及拓展学习渠道,选拔出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前往学习,回来后挑起该专业学科课程的重担。选派教师出国做学习交流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思路,拓宽视野,教师与国际接轨才有助于培养全面的国际性人才。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