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除草剂对清家脐橙夏梢的毒害比较研究

论文导读::选用乙羧氟草醚等6种化学除草剂,在清家脐橙夏梢的嫩梢期进行喷布。结果表明:0.0083%(按有效成分计,下同)乙羧氟草醚和0.075%苄嘧磺隆嫩夏梢毒害死亡率均为100%;0.025%啶嘧磺隆和0.0208%氟磺胺草醚对4cm以下嫩夏梢毒害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1.54%,但对4cm以上嫩夏梢毒害死亡率分别为56.68%和5.48%;0.16%莠去津对嫩夏梢毒害死亡率在15%以下;0.009%精喹禾灵对嫩夏梢没有毒害作用。0.075%苄嘧磺隆会导致果实和成熟枝叶伤害,引起异常落叶落果,其余5种除草剂对果实和成熟枝叶安全。论文关键词:  我国柑橘产区降雨丰富,果园杂草种类多、生长快、危害大[1],控制杂草生长是柑橘栽培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的柑橘栽培靠人工铲草、割草等方式控制杂草。但是,由于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和柑橘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简便、高效的除草剂在柑橘生产上被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我国柑橘生产上控制杂草的主要方式。其中,以草甘膦的使用最为普遍[2—5]。然而,草甘膦对柑橘嫩梢和幼果有明显毒副作用,会造成嫩梢、嫩叶发黄甚至枯死,易形成丛生状芽和扭曲针形叶,导致幼果脱落[2,6];另外,草甘膦对果园鸭跖草、铁苋菜、牛筋草、马齿苋、沿阶草和火炭母等杂草基本无效[3—5],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差;一些果园普通杂草,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后出现抗药性[7]。因此,筛选对柑橘安全的其它除草剂很有必要,为此开展了本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9年7月~1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白鹤林果园内进行,供试柑橘品种为5年生枳(Poncirus trifoliate (L.)Raf.)砧清家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选取生长势相对一致的70株树作为试验树。 供试药剂为: 10%乙羧氟草醚(化学名称:0—[5—(2—氯—a,a,a—三氟—对—甲苯氧基)—2—硝基苯甲酰基]氧乙酸乙酯)乳油(江苏富田农化有限公司产品)、60%苄嘧磺隆(化学名称:2—{ (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甲基}苯甲酸甲酯)水分散粒剂(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产品)、25%啶嘧磺隆(化学名称: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3—三氟甲基—2—吡啶磺酰)脲)水分散粒剂(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产品)、25%氟磺胺草醚(化学名称: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N—(甲基磺酰基)—2—硝苯—苯甲酰胺)水剂(青岛现代农化有限公司产品)、48%莠去津(化学名称: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可湿性粉剂(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精喹禾灵(化学名称:(R)—2—[4—(6—氯喹喔啉—2—基氧)苯氧基]丙酸乙酯)乳油(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验方法  将70株试验树分成2大组,每大组35株,再按每5株(单株小区,5重复)为1个处理,每大组共7个处理(含对照)。试验开始前人工抹除零星萌发的夏梢,统一放梢,待长出整齐新梢后,将除草剂均匀喷布到新梢及附近的果实和成熟枝叶上,喷至滴水状为度。第一大组的试验树在7月7日放梢,17日喷药,喷药时新夏梢长度大于4cm,新梢嫩叶大多未展开,仅少量新梢基部叶片初展开。第二大组的试验树在7月18日放梢,25日喷药,喷药时新夏梢长度小于4cm,新梢叶片全部未展开。两大组设置相同的药剂和浓度处理。药剂浓度为生产上常用浓度:10%乙羧氟草醚1200倍液(有效浓度0.0083%);60%苄嘧磺隆800倍液(有效浓度0.075%);25%啶嘧磺隆1000倍液(有效浓度0.025%);25%氟磺胺草醚1200倍液(有效浓度0.0208%);48%莠去津300倍液(有效浓度0.16%);10.8%精喹禾灵1200倍液(有效浓度0.009%);不喷任何药剂为对照(CK)。喷药后定期调查新梢生长和毒害情况,同时调查果实和其它枝叶的生长和异常等情况。待下次萌发的新梢(早秋梢)基本老熟后,调查其数量和长度。12月1日,每株试验树随机采集6个果,每处理5株树,共30个样品果,被随机分成3份(3重复),进行果实品质的常规分析。  1.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除草剂清家脐橙嫩夏梢毒害作用  2.1.1对长度4cm以上嫩夏梢毒害作用  乙羧氟草醚处理后第2天,新梢叶片和叶柄出现褐色斑点,随时间的延长,褐色斑点增大,随之新叶死亡但不脱落;第4天100%新梢死亡,新梢基部分泌出透明油状物,油状物随后逐渐变成琥珀色胶体。 苄嘧磺隆处理后的新梢停止生长,第4天新叶开始落叶,先是叶身脱落,1—2天后翼叶和叶柄脱落;第5天大部分新叶脱落,部分新梢枯死,此后新梢枯死率直线上升;到第8天94.82%新梢死亡;第10天100%死亡;喷药前已转绿的新梢茎对苄嘧磺隆有一定耐药性,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但最后随新梢叶片的死亡和脱落,新梢茎也逐渐变褐而死亡。啶嘧磺隆处理后,前两天新梢仍可缓慢生长,第3天停止生长而变弯曲,叶片开始变黄;第6天少数新叶的叶身脱落;第7天新叶严重黄化并大量脱落;第8天新叶近落光,新梢茎开始变褐死亡;第13天,新梢死亡率达到56.68%后趋于稳定。氟磺胺草醚处理后,新梢仍可继续生长,只有极少数新梢的幼叶脱落而导致新梢死亡,最终的新梢死亡率为5.48%。莠去津使未展开的嫩叶出现药害斑继而干枯死亡,已展开的新叶出现轻度黄化,但10天左右可恢复正常的绿色并正常生长。精喹禾灵处理后,新梢生长正常,未发现任何毒害现象(图1)。   图1 不同除草剂对4cm以上清家脐橙嫩夏梢的致死百分率  Fig.1 Death percentage of young summershoots of Seike navel orange induced by spaying different herbicides when theyoung summer shoot length was above 4cm   对清家脐橙长度4cm以上的嫩夏梢,除精喹禾灵未见毒害作用,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外,其余5种除草剂嫩夏梢均有毒害作用,不同除草剂间的嫩夏梢毒害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  2.1.2 对长度4cm以下嫩夏梢毒害作用  长度4cm以下嫩夏梢喷布除草剂后,同种除草剂所导致的毒害现象与长度4cm以上的嫩夏梢基本相同,只是反应时间都有所提前,对新梢毒害死亡率有所提高。乙羧氟草醚处理新梢在当天的死亡率就达79.84%,第4天达100%。苄嘧磺隆和啶嘧磺隆新梢毒害和致死效果极相似,处理后第3天开始落叶,第5天开始大量死亡,第8天100%死亡,两者导致的新梢死亡率曲线近于重合。氟磺胺草醚处理新梢也在第3天开始落叶,第5天开始死亡,但最终死亡率为81.54%。莠去津仅对新梢顶端幼嫩叶有毒害和致死作用,死亡率14.34%。未见精喹禾灵对嫩夏梢毒害作用。除精喹禾灵处理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5种除草剂处理所造成的新梢死亡率和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    图2 不同除草剂对4cm以下清家脐橙夏梢的致死百分率  Fig.2 Death percentage of young summershoots of Seike navel orange induced by spaying different herbicides when theyoung summer shoot length was not more than 4cm.   2.2 不同除草剂清家脐橙成熟枝叶和果实的影响  除苄嘧磺隆外,未观察到其余除草剂对果实和成熟枝叶有毒害作用。无论是新梢长度大于还是小于4cm时喷布苄嘧磺隆,着生嫩夏梢的母枝顶端1cm左右都会死亡,其上叶片干枯。接触到苄嘧磺隆的果实脐部变黄,部分果实从脐部裂开,落果率(75.9%)显著高于对照(10.1%)。其余除草剂均未对成熟枝叶和果实产生不良影响(表1)。  表1 不同除草剂处理清家脐橙嫩夏梢后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Table 1 The effectsof spraying different herbicides on fruit quality of Seike navel orange 处理

Treatments。

单果重*。

Single fruit weight /g。

可食率。

Edible rate/%。

平均皮厚。

Fruit peel thickness/mm。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Total soluble solids/%。

酸含量。

Titriblel acids/%。

Vc含量。

Vitamin C/(mg/kg)。

0.0083% 乙羧氟草醚

Fluoroglycofen—ethyl。

269.5223.89abc。

80.680.38。

3.490.22b。

9.170.50a。

0.980.19a。

361.0635.24ab。

0.075% 苄嘧磺隆

Bensulfuron methyl。

254.5735.04c。

78.652.12。

3.960.74ab。

8.930.71a。

0.820.04b。

359.4136.62ab。

0.025% 啶嘧磺隆

Flazasulfuron。

294.9721.47ab。

80.371.86。

3.870.45ab。

9.180.20a。

0.810.13b。

391.6733.51ab。

0.0208% 氟磺胺草醚。

Fomesafen。

293.0928.40ab。

79.602.60。

4.080.42a。

8.330.20b。

0.850.03b。

351.7318.52b。

0.16% 莠去津。

Atrazine。

300.5118.55a。

80.320.93。

3.770.20ab。

9.180.22a。

0.860.02b。

401.0049.50a。

0.009% 精喹禾灵。

Quizalofop—p—ethyl。

298.3120.34a。

79.281.50。

3.800.38ab。

9.070.28a。

0.840.05b。

381.2751.35ab。

对照 CK。

261.7146.86bc。

79.232.09。

3.830.43ab。

9.420.57a。

0.870.05b。

382.9547.76ab。

*Note: The different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repres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5%level; The same below.  2.3 不同除草剂处理清家脐橙嫩夏梢后对下次新梢萌发的影响  2.3.1对下次新梢萌发时间和数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乙羧氟草醚无论是处理长度大于还是小于4cm的嫩夏梢,再次萌发新梢的时间都是处理后第9天,比对照的25天大大提前。第一大组试验(处理长度大于4cm嫩夏梢)中,啶嘧磺隆处理后,再次萌芽时间是处理后第13天,和对照的差别也大。其它除草剂处理后,再次萌芽的时间和对照差别不大。两大组试验中,对照再次萌发新梢的数量都很少,每枝平均仅萌4个新梢。第一大组试验中的乙羧氟草醚、苄嘧磺隆和啶嘧磺隆处理后,再次萌发的新梢数量较多,每枝平均萌发新梢在19个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对照无显著差异。第二大组试验(处理长度不大于4cm嫩夏梢),除苄嘧磺隆处理后的再次萌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各处理再次萌芽的数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总体趋势为:除草剂嫩夏梢杀死越快、杀死率越高,下次再萌芽的时间越早、萌芽的数量越多;反之,则相反。显然,这与新梢生长所消耗的养分有关,嫩夏梢被迅速杀死后,母枝中的养分积累多,使下一次新梢的萌发速度加快,萌发量增加;同时,也间接说明除草剂未对脐橙的光合产物积累造成不利影响。  表2 不同除草剂处理清家脐橙嫩夏梢后到下次新梢萌发的间隔时间及萌芽数量  Table 2 The interval days between herbicidespraying date and re—sprouting date and re—sprouting bud numbers of Seike navelorange 处理

Treatments。

处理长度大于4厘米嫩夏梢(第一大组)。

Herbicides were spayed when young summer shoot length was above 4cm.

处理长度小于4厘米嫩夏梢(第二大组)。

Herbicides were spayed when young summer shoot length was not more than 4cm.

间隔时间。

Interval days。

萌芽数量/枝。

Bud numbers。

间隔时间。

Interval days。

萌芽数量/枝。

Bud numbers。

0.0083% 乙羧氟草醚

Fluoroglycofen—ethyl。

9。

4016a。

9。

33b。

0.075%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

24。

319a。

23。

2111a。

0.025%啶嘧磺隆Flazasulfuron。

13。

1911b。

24。

98b。

0.0208% 氟磺胺草醚Fomesafen。

27。

57c。

28。

21b。

0.16%莠去津 Atrazine。

19。

113bc。

23。

94b。

0.009%精喹禾Quizalofop—p—ethyl。

23。

82bc。

25。

83b。

CK。

25。

44c。

26。

45b。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