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族民间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俗话说:“中国五千年文化山西”,山西作为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作为传承文化多样性的承载体之一,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了神采各异的传统音乐形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山西地区音乐形式;传承与保护。

一、山西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

山西可大略分为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和上党地区。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形式多样且独具地方特色。

晋北地区音乐形式大略可分为:云冈大锣鼓,山西八大套,大得胜,五台山佛教音乐,北路梆子,河曲民歌等。其中,以河曲民歌最具代表,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民歌在我国民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河曲民歌却是山西民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文化变迁的而产生文化创新的角度来看,河曲民歌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解放前,河曲人民的主要谋生手段是“走西口”、“跑河路”。因此,在这种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中,积淀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走西口”民歌。现如今,这许多的歌曲已被编排入《山西民歌》一书,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晋中地区山西独有的秧歌戏集中地,其中有榆社霸王鞭,莲花落,地三官祁太秧歌(《黄河儿女情》中舞剧),左权小花戏,左权民歌开花调,祁县八音会,突堤会鼓晋剧。其中以祁太秧歌最具代表性。祁太秧歌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前期主要受到四大声腔的戏剧形式,后期受到舞蹈、鼓吹乐的影响,渐渐演变为秧歌戏。每一个地方的传统音乐,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也是当地人民风俗习惯的折射,每年正月十五的“闹红火”活动中,必少了秧歌戲的表演。

晋南地区音乐形式大略分为:晋南花鼓,绛州鼓乐,翼城花鼓,威风锣鼓,和以降7为特色音的晋南民歌。但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蒲剧蒲剧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自明清以来,蒲剧历经上百年的发展依然长盛不衰。蒲剧历史悠久,北方梆子腔最早产生于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处,一部分流入关中,形成了秦腔,另一部分发展至今,成了山西省大受追捧且研究人数居多的蒲剧。现如今,蒲剧进过编曲、改良,现如今已有了较多的新曲目问世,这些曲目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更易被大众所接纳。

上党地区音乐形式大略分为:长子说唱,上党梆子,潞安鼓书,高平鼓书,泽州四线书。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上党八音会。山西地区的梆子戏,普遍是一个重头戏,无论哪个地区音乐形式,归根究底总是离不开它,而这其中许许多多的鼓吹乐,都是为梆子戏而伴奏的,可以说,之所以有了梆子戏的文武场,才有了不同乐队组织形式的鼓吹乐,上党八音会,就是众多鼓吹乐演奏形式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二、高校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在谢嘉幸先生曾在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一方面,只有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才谈得上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建;另一方面,学校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地方高校承载着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同时承载着振兴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艰巨任务,而地方高校音乐学院义不容辞地承载着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及发展。所以我们要极其注重高校在本土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每一个地区音乐文化都独具特色,只有将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才谈得上民族音乐文化的重建,学校也应成为传统音乐传承的重镇,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保护口头与非物质文化事业中的作用,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鲜活的传承。将本土音乐引入高校课堂中,第一,可以保护地方音乐文化;第二,可促进对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第三,可丰富地方高校音乐教学。

(二)保护者的基本任务。

山西音乐形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且很多已经在流传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或已经消亡,我们在为艺术的而是痛心疾首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它加以保护、传承。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育者,应为山西音乐种类的传承奉献一份力量。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第一,对山西地区传统音乐进行普查、加以保护、研究和展示;第二,把山西地区音乐文化进行梳理、描述、整合和开发;第三,对高等音乐教育改革探究,致力于吸纳各地区音乐文化资源,建设山西省当代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第四,面向全国建立传播山西地区优秀音乐文化的网络系统,资源共享化。

(三)传承与保护措施。

山西省的音乐表现形式悠久且丰富,这不仅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正在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含蕴的音乐形式,越来越不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愿意去主动学习研究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传统音乐传承不能再仅限于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了,政府应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民间艺人与高校专业音乐教育者共同前进。所以,在对传统音乐的保护方面,需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保护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第二,以传统音乐资源为基础,从而立足于教材;第三,建设完善的本土音乐课程;第四,充分表现本土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形成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五,加强对本土音乐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第六,可成立专门的山西音乐文化编排委员会,可编排出更多被年轻人认可的音乐;第七,组织形态各异的传统音乐文化演出,提升本土音乐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认识、了解音乐文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