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端居正无绪》原文及赏析_端居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不平。

听筝》译及释。

译。

金粟轴古筝发出优美声音那素手拨筝美人坐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博取周郎青睐你看她故地拨错了琴弦。

释。

⑴金粟柱古也称桂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细而精美。

⑵玉房弹筝女子住处。

听筝》鉴赏。

了所爱慕人顾盼己便故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相传三国代周瑜二十四岁建威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看当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受到这故事启发。

筝种弦乐器。

从唐诗所描写筝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艑高船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筝》)。

柱定弦调音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样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手;房筝上架弦枕玉房指玉制筝枕。

诗二句写弹筝女子纤手拨筝正处弹奏状态。

按写法接下似乎应该描写女了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音乐形象但出人是三、四句并不沿通常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了引起知音者故错拨筝弦。

周郎即三国周瑜“瑜受建威郎将年二十四吴皆呼周郎少精音乐虽三爵其有阙误瑜必知知必顾。

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味着当坐旁“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什么不看她呢?概已完全陶醉那美妙筝声了这应该是演奏者祈盼效欣慰刻。

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渴望效因她心另有所思思不听者赏音而“顾”怎么办呢?她灵机动故不地错拨它两音是充满戏剧性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音乐境界“周郎”他下识地头皱朝她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遗憾和歉两眼反而闪烁出得眼神啊原是误非真误。

“欲得周郎顾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那无言顾获得了奇妙统。

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心理神态趣韵味无穷。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