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三校联考语文期中试卷(初中二年级语文)

八年级(下)三校联考语文期中试卷。

亲爱的八年级同学: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当春风又绿万水千山的时候,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语文世界的又一次阶段性巡游。在这几个月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背着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咏物抒怀”,探求平凡事物中蕴含的人生感悟;“道德修养”,沐浴道德的春风雨露。今天,面对这张试卷,我们满怀信心!认真地审题,从容地书写,深情地倾吐心声。相信:成功一定把握在我们手中。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6分)。

1、根据下面具体的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1)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  )赠。

(2)我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   )食,如何栖(  )息。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   )无垠的宇宙。

(4)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qiáo cuì)。

(5)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2、根据语境填空(10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2)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

(4)抽刀断水水更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7)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格调截然相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D、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语句是(   )(2分)。

风源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体贴万物。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A、像柳丝的飘忽 像细雨的滋润   B、像细雨的滋润 像飘忽的柳丝。

C、像飘忽的柳丝 像滋润的细雨   D、像滋润的细雨 像飘忽的柳丝。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认真纠正,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

B、这次实地考查,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C、来参加联欢会的有歌唱家、诗人、作家、演员和文艺工作者。

D、思想内容积极健康,艺术手法新颖独特,是衡量一部作品好坏优劣的重要标准。

6、仿写句子。(3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我怀念,,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运用了两个典故,请举出其中的一个,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典故:(用原文词语回答)表达作者的感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深受人们的赞赏,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2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一)我的第一本书(节选)(12分)。

①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②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⑥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⑦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8、第六段中加点的“居然”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9、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2分)。

10、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2分)。

11、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元贞不再上学了,为什么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2分)。

12、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分)。

13、读了本文,你觉得文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是什么?(2分)。

(二)人是一本书(10分)。

①人是一本书

②看人如读书。

③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④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⑤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⑥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⑦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⑧(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⑨做人如写书。

⑩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⑾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⑿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⒀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⒁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4、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2分)。

15、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两个句子是:(2分)。

16、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2分)。

A、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B、乐观风趣 多愁善感 洒脱飘逸 思维缜密。

C、多愁善感 洒脱飘逸 思维缜密 乐观风趣。

D、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思维缜密。

17、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摘录在下面,并说明摘录的理由:(4分)。

摘录句子

摘录的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猛浪若奔(  )        ②负势竞上(  )。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④蝉则千转不穷(  )。

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其真无马邪?

20、翻译句子:(2分)。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分)。

22、本文语言优美,多用对句,讲究对仗和声律,且形式多样,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请再从文中找出一对。(2分)。

2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谈谈这个句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 题目自拟;。

(2) 文体不限;。

(3)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6分)。

1、(3分)。

(1)   (2)   (3)。

(4)   (5)。

2、(10分)。

(1) ; (2) ;。

(3) ; (4) ;。

(5) , ;。

(6) , ;。

(7) , ;。

3、(   )(2分)   4、(   )(2分)   5、(   )(2分)。

6、我怀念,,(3分)。

7、(1) 典故:

表达作者的感情:(2分)。

(2)。

(2分)。

8、。

(2分)。

9、。

(2分)。

10、。

(2分)。

11、。

(2分)。

12、。

(2分)。

13、。

(2分)。

14、。

(2分)。

15、。

(2分)。

16、(   )(2分)。

17、摘录句子:(2分)。

摘录的理由:

(2分)。

18、(2分) ①(    )  ②(   )  ③(   ) ④(    )。

19、(   )(2分)。

20、(2分)。

21、(2分)。

22、(2分)。

23、。

(2分)。

四、作文(40分)。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答案。

1、2(略)。

3、B   4、A 5、B  6(略)。

7、(1)闻笛赋或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抒发了对亲旧凋零的伤痛,表现了对世态变迁、人事全非的怅惘心情。

(2) 这句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或者“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均可)(2分)。

8、突出父亲手巧,反映我惊讶的心理。

9、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10、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1、言之成理即可。

12、“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13、(略)。

14、人是一本书

15、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

16、D。

17、略。

18、①飞奔的马  ②凭借   ③左右   ④不停。

19、( A)。

20、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2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2、例: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3、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