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四诗品》之“洗炼”

柴蓉钰。

摘要:《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洗炼》品以独特的譬喻描绘出洗炼的过程和意境,并总体表达出道家无为无欲,还其本真的出世思想。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洗炼;道家思想。

一、解题。

洗炼”与“洗练”有时会混用,在《二十四诗品》中应采用“洗炼”。许慎《说文解字》曰:“炼,铄治金也。”意为冶炼金属,愈消愈精。“练,湅缯也”意为经过湅冶之丝帛。根据正文的“如矿出金,如铅出银”可得此品名为“洗炼”较为贴切。

《皋解》认为诗歌和音乐是同源的,作诗要达到荡涤邪秽的作用需要诗人心灵的“洗炼”。(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洗炼呢?孙联奎《诗品臆说》将此品解释为不经过洗则不净,不经过炼则不纯。(2)杨廷芝的《浅解》谓物之清洁出于洗,物之精熟出于炼。(3)郁沅在《释〈洗练〉与〈劲健〉——〈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四》中把“洗”释义为淘洗,把“炼”释义为冶炼。(4)此品呈现出一种洁净、精炼的艺术风格。这三种说法皆认为“洗”是剥离杂质,“炼”为提精炼纯,一字一义。

二、全品详释。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矿特指金矿,铅泛指铅矿。作者用冶炼金银的过程譬喻“洗炼”可谓非常贴切。在古代,为了使金粒和砂石分来,人们采用“冲洗法”初步得到砂金,相当于本品的“洗”。冶炼黄金要经过置换反应,分离铅银要用铁还原反应,以及之后的层层熔炼过程相当于本品的“炼”。如未经洗炼,它们的价值不值一提;若经过一番冶炼提纯,得到纯金纯银,就成为稀有金属,甚至是财富的象征。诗歌创作何尝不是如此?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固然有浑然天成的诗句流传千年,但更多的佳句是经过诗人反复选材、炼字、炼意出来的。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创作过程则是炼字结果的典范。再者,用神秀和慧能的两个偈子来说明炼意的过程再好不过了。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显然,神秀诗传达的是一种入世的态度,强调通过修行拒绝外界的诱惑。慧能则与禅宗的顿悟相契合,体现的是出世,所谓诱惑不过是庸人自扰,内心沉静才是最高境界。二人的立意高下立判。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诗人作诗总要费尽心力,他们对于文字的敏感度非常人所及,这就是超心。《浅解》谓:“超心炼冶,言其心之超而炼冶之无已时也。”(5)缁和磷,不是金银那样的美质。但是只要洗炼的功夫到位,则不美者都可使之美,不新者亦可使之新,即使是缁、磷这样的东西,亦觉可爱。颇有“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的意味。清朝诗人郑板桥有诗云:“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假如只见前三句,则读之索然无味,这无非是数字和量词的堆砌,乍读之平平常常甚至接近于白话,可不就是“缁”和“磷”的代表?但最后一句雪花与梅花的相融将整首诗的立意从低谷突然提升到顶峰,从一片两片到无数片,雪越下越大,让人仿佛置身于雪海茫茫的世界,再加上梅花的点缀和诗人的浪漫,原本朴素无华的文字顿时有了生机。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臆说》分解两句,空潭泻春则澄清彻底可知;古镜照神则一无蒙翳可知。(6)一汪潭水清澈见底,满映着周边春光。一面古镜明亮精莹,照映处纤屑神态,二喻皆言洗炼之功。需要注意的是空谭中的春光和古镜中的神态都不是意象本身,“洗炼”要求诗人不但要创作出明净本真的艺术形象,而且要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林逋有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意在赞扬梅花清幽高洁的品行;皮日休有诗“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旨在表现白莲素洁清雅的精神;至于石曼卿的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对林逋和皮日休的诗评价很高,但认为这首则是村学中至陋语也。由此可以看出,林逋和皮日休是抓住了梅花和白莲的神态和意志,石曼卿则仅仅从外形上描摹红梅的形态,只能是形似。神态与形态,神似与形似,可作为一首诗境界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

体素储洁,乘月反真。素,象之真為素。体素即以素为体。因为体包真象,内储洁气,所以毫无污垢,纯净之至。乘,趁着。乘月谓趁月光之皎洁,也是洁净精莹的意思。返真有两种意思。《庄子·大宗师篇》谓反真是还其本来的样子,(1)体素、储洁、乘月、反真均指内心的修行,只有内心纯洁,才能看到事物本原,达到洗炼功夫。另者,《臆说》云此句乃分指洗炼,“体素储洁”指向“洗”,“乘月反真”指向“炼”。(2)《庄子·秋水篇》有云:“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3)这里的反真乃是不要人为毁灭天然,不要故意破坏自然的秉性,不要为得虚名而不遗余力,要谨慎地遵守自然规则。从中看出道家炼气炼性谨守自然的意味,据此也可知反真是侧重“炼”的过程。这两种说法的解释虽然不同,但无疑都体现出道家强调自然无为的思想。

载瞻星气,载歌幽人。载无实际意义,句首发语词。星气指的是皎洁之气。幽人则是幽隐之人,与“乘月反真”相对应。《臆说》解释到,天上的星光柔和动人,没有暗光;地上的幽人品节高尚,没有秽行。(4)仰望星光,追逐月华,歌思幽人,胸襟旷达,置身于这样纯洁明彻的静夜,心早已回归自然。作诗人心中无欲无求,心源方净,再加上作诗人手中洗炼功到,诗歌方显洗炼之美。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王济亨在《司空图〈诗品〉注译(3)——洗炼·劲健·绮丽》中认为,今日也就是现在,像流水一般坦然自适,是因为脱化于明月一样光明磊落的前身。(5)此句想要表达的是,若要达到流水明月一样毫无纤尘的境界,必须依靠个人修养和造诣作为前提条件,洗炼工夫才能炉火纯青。《无名氏诗品注释》谓流水活泼无穷;明月修因有素。“今字有当前指点意,前字有三生夙业意,二语使人神往。”(6)这与道家的修身炼气不谋而合。郁沅认为,流水今日指的是水中之月,明月前身指的是空中之月,空中之月是水中之月的前身。空中之月喻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水中之月状传神的艺术形象。(7)光华粼粼,活泼灵动的水中之月更符合“洗炼”的审美要求。他与“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结合起来看待,认为神似的形象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相比于其他的二十三品,此品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但其深层次的含义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与此相对应,此品看似简单,能经过“洗炼”达到一定境界的诗歌却是少之又少。

此品先用冶炼金银,淘汰缁磷的过程比喻洗炼,后用潭水中的春光和铜镜中的神色巧妙揭开作诗中意象的运用价值,再者,强调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从客观事物、现实生活中提美的意象,方能达到瞻星气,歌幽人的至纯至净之境,方显洗炼之功。由浅入深,逻辑严明,完美解答什么是洗炼,为什么要洗炼,怎样洗炼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高度。

三、修心炼气道家情怀。

“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道了,但从某种角度说,道可以看作是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规律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清心静气,顺其自然,表达出世的态度。“洗炼”一品则体现出明显的道家情怀。从诗人的角度,此品要求诗人独立物表,以素为体,荡涤心源,内充洁气。通过不断修心,拥有无欲无为的博大胸襟。从作品的角度,此品又要求从取材、炼字、炼意等方面“洗炼”出如“载瞻星气,载歌幽人”般的意境。道家中的仙人通过炼气炼性化形登天,返其本貌,得到永恒。诗作中的“象”和“意”经过层层“洗炼”乘月反真,名传千古。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