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

问题导向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

一、以问题导向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该教学模式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设问、解问、提问,和以学生为主导的答问、质问环节。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学习兴趣进入该单元的学习;第二环节,科学、合理解决问题,让学生愉快地掌握本单元知识点;第三环节,恰当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答问,鼓励学生大胆质问。以上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叉渗透融合,以问题导向完成一个单元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设问提问是该教学模式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和质量。下面主要就设问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设问技巧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设问时,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设问设问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只有弄清楚了设问的目的,才能明确何处设问、何时设问、怎样设问是比较有效的。如果将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新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分析和新知识的应用巩固这样三个阶段,那么第一处设问应在新知识引入点。本处设问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设问,具体来讲就是,以为什么学习本单元内容而设,以本单元实际问题应用的需求而设,或以本单元理论的不完善等方面进行设问。例如:在引入数列极限概念时,从计算分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设问:一个等边三角形,每次将其边长三等分形成小三角形,一直进行下去,请问该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是有限数还是无限数?再比如:在引入不定积分的换元法时,可以用一个被积函数是简单复合函数(x+1)的100次方,设问该函数的原函数是多少?这样的设问既说明了新知识引入的必要性,又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效果非常好。第二处设问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对于高等数学新知识的讲解,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可能是对新概念的理解,也可能是新的定理、命题的证明或者是新的理论的应用。此处设问主要围绕概念定理结论中的附加条件的必要性,以及结论随附加条件的变异性进行设问,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概念定理、命题的理解,以及概念定理中所设条件的必要性,从而掌握概念定理的应用范围。比如:在引入了求极限的罗必塔法则后,设问:当自变量的趋向不同时,结论如何?在分析罗尔中值定理时,可以设问:该定理中闭区间连续的条件去掉,或开区间可导的条件去掉,或端点函数值相等的条件去掉,结论如何?由此让学生知道定理中条件的必要性,也为引入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埋下伏笔。第三处设问应在新知识的应用巩固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通过例题分析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的形式来完成的,在分析例题的过程中,从解决该例题用什么定理、什么定义、满足什么条件设问,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提问环节,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局面,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都非常不利。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提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首先,将提问的目的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第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第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针对第一个目的,建议在新知识引入提问。比如:在引进方向导数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问:在上山和下山时,选择什么路径?在引入积分概念时,可以先给出一个曲边图形,提问:如何求其面积?针对第二个目的,建议在讲完定理、公式之后,针对定理、公式中的条件与结论关系及定理、公式的应用进行提问。针对第三个目的,考虑到当前大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为有效制止这种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可以随时、随处提问,此时的提问可以很简单、很随意,可以与课堂知识有关,也可以无关。例如:让学生读一下课本上讲过的定义、定理,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好的微信、微博内容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但这样的提问每节课最多一次,不宜过多。   3.质问环节的实施方法   质问是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教师进行答疑。该环节的实施方法主要以课下为宜,质问、答问都可以借助当前快速便捷的电脑、手机网络来完成,如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任课教师与同学相互交流;也可以通过交作业、批改作业答疑解惑;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络平台寻求答案;还可以组成数学兴趣小组,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问。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以微积分中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为例,具体分析以问题导向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梯形、多边形、圆形、椭圆,或任意曲线围成的图形,开始设问:会求哪些图形的面积?通过学生问题的回答,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环节:科学、合理分析、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本环节详细分析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将该求解过程形象地称为积分思想的四步曲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将数学中化整为零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融入以上问题的求解过程。接下来,引入一个类似的问题,比如: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或求非均匀分布的直线形构件的质量等,引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事例的求解过程,自己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以上两个事例的求解过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所包含的数学本质,归纳出定积分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定积分的定义,举一个例子:求出由抛物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该例子讲完之后,进入提问环节。   第三环节提问。第一个问题:由曲边图形的面积,如何求一般平面图形的面积?该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代替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或分组讨论之后回答。第二个问题提问学生读一下定积分概念。第三个问题:定积分概念中,为什么假设函数在区间内有界?通过学生问题的回答,给出定积分可积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第四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那些量可以归结为定积分概念中的和式极限来解决?该问题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定积分概念的理解,课后查阅资料之后给出答案。   第四环节:质疑。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本节课结束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个问题交给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归类后,统一回答或在作业本上给出答案。   以上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了问题情境,进行设问,以问题开始引入本节内容,通过科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进一步理解掌握定积分概念,最后通过提问、质问,让学生掌握、巩固本节知识要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