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运用

【摘要】文章以原生质融合技术为研究对象,从原生质融合技术的一般步骤,能够原生质融合及分离动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入手,结合原生质融合技术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共性特征,对其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四方面应用问题(①.菌种遗传特性的改良;②.菌种发酵特性的优化;③.菌种质粒的有效转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将原生质融合技术合理运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原生质融合技术菌种选育微生物;运用   从理论上来说,原生质融合技术是指在人为方式作用下,引导遗传性状完全不同两个细胞主体当中原生质体发生一定程度的融合行为,最终获取有着双亲遗传性质及遗传性状的一种稳定性重组子。

可以说,原生质融合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传统意义上微生物领域中有关与种界的诸多界限一一打破,远缘菌株在此种技术的作用之下同样能够实现可靠地基因重组

与此同时,遗传物质的传递行为在原生质融合技术的作用之下显得更加系统与完整,遗传物质获取基因重组的机率较传统意义上的重组机率而言要高得多。

这也正是其能够应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作当中的最根本原因。

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1原生质融合技术概述   1.1原生质融合技术的一般步骤分析。

首先,为达到原生质体有效融合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的第一步在于确保亲株原生质的体化过程顺利进行,进而更为有效的对原生质体进行制备作业。

换句话来说,原生质的体化作业是确保整个原生质融合技术有效开展的基础与根本;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一点――原生质体在经过融合性动作之后需要再生高质量的细胞壁,以此确保营养体细胞形成中的完整性,最终保证原生质融合中的产重组子是高质量与高效率的。

这也就意味着:细胞原生质体再生率如何提升应当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原生质融合技术当中需要解决的一大关键问题,这也正是原生质融合过程顺利完成的核心;最后,原生质体的融合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为其营造一个较为优越的融合环境,这包括了内部融合环境与外部融合环境两个方面,以此确保遗传物质的交换与重组行为能够始终在稳定且可靠的环境下运行。

1.2能够原生质融合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①.培养基成分。

可以说这一成分的改变将以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对整个细胞壁的情况有所影响,原生质体在融合过程当中的释放量也会在此培养基成分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改变;②.渗透压稳定剂。

一方面,渗透压稳定剂的浓度指标将对参与融合反应的原生质体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另一方面,裂解酶参与整个反应的活性指标同样会受到渗透压稳定剂稳定性质的影响;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上两个影响因素会同时对菌丝体的生理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菌龄越短的菌丝体在融合过程当中的反应相对简单,菌龄越长的菌丝体在融合过程当中的反应相对比较困难。

2原生质融合技术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运用分析   2.1原生质融合技术菌种遗传特性的改良。

我们知道,酿酒生产当中的一般性菌种――酵母会在发酵后期生成不同形式的综合体(一般来说,能够聚集在一起并形成絮状结构组成的酵母我们称之为凝集性酵母组织,无法在发酵过程中及时沉淀的酵母组织我们则称之为粉状性酵母组织)。

在这一系统当中,前者的发酵程度往往要比后者低一些,然而原生质融合技术的运用则能够兼顾发酵程度高与凝集性高这两大基本指标,从而确保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重组菌种同时具备高发酵度与强凝集性。

2.2原生质融合技术菌种发酵特性的优化。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大部分的微生物能够在较高温度环境当中有效生存,可以说微生物已具备了一定的耐热特性,这种特殊的微生物属性在工业领域的当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应用价值。

2.3原生质体质粒的有效转移。

我们知道,微生物能够在包括转化、结合以及转染在内的多种方式的作用之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类型都有着这种特性。

然而原生质融合技术的运用使得微生物能够在种内环境、种间环境甚至是远缘环境当中进行信息传递作业,在此基础之上将质粒有效转移到目标菌株当中,进而为基因育种及基因转移提供创新性的研究空间。

3结束语   相关研究学者在对粘菌菌体生活史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无意发现:在这些粘菌菌体当中,有一部分菌体是经由单核细胞在融合过程当中逐步形成多喝混合式细胞体的。

这一研究成果的发现作为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微生物细胞自发性融合的研究成果,为原生质融合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工作拉开了序幕。

笔者深信,原生质融合技术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运用是多元与多样的,加大对其的研究的探索力度也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义勇.张亚雄.基因重组技术在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中国酿造.2009.(01).11—14.   [2] 杨文秀.谢建平.系统生物技术在工业(药用)微生物菌种选育与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J].工业微生物.2007.37.(03).48—51.   [3] 罗剑.杨民和.施巧琴等.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基因组改组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J].生物技术.2008.18.(01).81—83.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