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校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摘要] 在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高校对社会语言运用及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认为,在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过程中高校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从“提高认识是前提、宣传落实制度是保障、参与示范校评比是桥梁”等方面探讨营造高校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的基本途径,发挥高校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校 和谐语言 语言文字

一、高校肩负规范语言文字,创建和谐、文明、健康的文字应用环境的重要使命。

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要求,科学规划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精神文明的传承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高等院校是传承文明、创造文明的主体,是思想交流、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语言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有助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师生语言道德意识,加强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优化语言文明的环境,更好地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校通过推广普通话,提升师生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是一项长期任务。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真正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树立“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社会形象,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起积极宣传、实施、培训、研究的示范作用。高校是对外文化辐射的知识高地,积极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高校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的途径。

1.提升认识及高度的责任感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阐述“推动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为立法宗旨、“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规范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早在1955年,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给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除了对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出版印刷、广播影视和公共场合等范围的用语用字作出规定,主要还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普通话规范汉字的教学及其教材,教师普通话水平以及初等教育阶段教学汉语拼音等作出规定。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普及文化教育、进行科研的主要基地,应担负起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重要职责,发挥学校教育对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性作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还很不平衡,亟须再上一个新台阶,这部法律也将为推进学校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法律依据。“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前,对学校语文教育而言,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当前只有对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有普通话的要求,但对小学生、中学生、师范院校之外的大学生没有普通话水平的要求)的普通话水平还没有统一的要求。普及共同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西方工业国在200年前就普及了共同语,日本在100多年前普及了共同语,而我国要达到普及普通话的目标还有一段路程。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来推动普通话的推广,是20世纪90年代推广普通话的新特点,成果显著。1991年开始用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1994年开始试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应当在试用、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并要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职业提出不同的达标标准。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领会其中的语言文字精神,认识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高校建设的重要性,清晰认识到高校师生语言文字工程建设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2.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制度、实施语言文字宣传活动是保障。

(1)建立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把理念落实到活动中。

高校是人类文化的摇篮,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圣地,高校的文化和文明在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导向性和权威性。为更好地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高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很有必要的。学校某一个系部或院校负责,也可以从各个系部抽出合适的人选单独成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台一些语言文字环境建设规划的文件。另外,在高校建立语言文字环境网络,从各系部中选出一部分学生作为宣传规范和谐、文明使用语言语言形象大使,参与语言文字环境网络的管理以及一些制度的制定。建立语言文字档案,做好语言文字、图片、相关录像资料的整理使用。

(2)多样化的渠道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

重视利用多种语言文字环境建设平台,如板报、校报、广播、条幅、标示牌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实施语言文字环境的活动。如把普通话上课,规范字板书纳入课堂评价中,师生互相监督在交作业、改作业、教案、教材、参考资料等的规范用字情况的督查。把语言文字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延伸到课堂、寝室,开展形式各异的语言文字比赛竞赛活动。校内举行师生语言基本功大赛、主持人大赛、主题辩论会、诵读经典比赛、书法比赛、粉笔字比赛等,使高校师生高度重视并真正成为语言文字环境建设的榜样和助推器。鼓励师生积极提供语言文字环境建设的观点、建议,撰写相关的语言文字管理的论文。

2004年,教育部语信司委托语言文字报刊社成功举办了“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提升了参赛师生语言文字素养。让语言文字环境建设活动进入各个师生家庭,及校园附近社区,师生就是家庭的普通话应用宣传者、推广者,校园和社区联谊举办普通话推广周活动大赛等是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自然渗透和谐语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

(3)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研究。

师生主动使用普通话规范字,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带头兵。充分利用学报、广播、网络的桥梁作用,认真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同心协力,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突出高校的引领作用。2007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结合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活动,提出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规范,提倡语言美,净化语言文字环境。2007年春节文艺晚会开播之前,中央电视台还邀请《咬文嚼字》杂志社派专家协助“春晚”剧组在语言文字方面把关,成效显著。高校师生也可借鉴中央电视台的做法监督校内实施语言文字应用的健康发展。高校师生实施语言文字的过程注重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如研究双语应用与双语教育,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等。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有助于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生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三、积极参加国家语言文字示范校评选活动。

参加国家语言文字示范校评选活动是实现“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语言文字环境”的桥梁。并为实现“到2010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目标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积极参加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示范校分为国家级示范校和省级示范校,国家级示范校在省级示范校中产生。是否评定市级示范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决定。国家级示范校应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学环境用字规范程度高,长期以来在“三纳入已渗透”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学校。其基本内容为(7条):(1)学校领导班子在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方面认识明确,学校有健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面成绩突出。(2)干部和教师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师生员工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3)高度重视教师语言基本功训练,教师和行政人员普通话水平全面达标且整体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学校;学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的规范汉字,熟练运用汉语拼音。(4)各科教学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培养,在口语教学、写字教学及考查和把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方面有探索、有特色、有经验。师范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重视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坚持把普通话水平达标列入学生毕业条件,学生普通话在普遍达标的基础上有较高的一级达标率。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方面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5)校园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会议和集中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规范汉字,公文、印章、自编教材、教辅读物、教学软件以及标牌、橱窗、墙报等环境用字规范,校办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用语用字规范程度高。(6)普及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校园教育经常化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积极参与全国普通话宣传周等社会宣传活动,对社会普及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7)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要教学的学校依法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通话、加强汉语教学、汉语师资培训等方面成绩显著,以汉语为教学语言的教师全部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普通话达标要求,师生员工在校内应使用汉语的场合使用普通话

国家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参评要求提供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在监督和管理上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参阅相关省份的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的评比细则,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与管理工作。

四、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3种语言,26种现行文字。营造和谐规范语言文字环境“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规范字”。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以点带面,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效进展。

参考文献:。

[1]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J].语言文字应用,2001,(2).

[2]学校是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阵地[N].中国教育报,2000—11—2.

[3]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2004—4—7.

[5]李宇明.不断完善语言文字规范体系,构建和谐语言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11—22.

[6]王登峰.和谐语言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基础[N].中国教育报,2007—11—19.

[7]赵沁平.构建和谐语言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7—9—9.

[8]黄亚红.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从高校做起[J].郧阳师专学报,2008.

本文为河南省2009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09240043012)成果之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