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浙江省)2019年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6年1月19日在温州龙湾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龙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应许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温州龙湾区委《关于制定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对报告和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化战略,全面落实十大举措,扎实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务实创新、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5亿元,同比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增长13%;出口总额29.26亿美元,增速持平。其中,区本级实现生产总值355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亿元,增长8%;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增速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亿元,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2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5元,分别增长8.5%、9.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和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均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削减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强化实体经济振兴,全面推进工业发展攻坚,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5.23亿元,完成工业性投资71.05亿元。实施双十百攻坚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整合疏导,十大小微园建设扎实推进,永兴南园小微园实现开园,153家小微企业入驻集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建成创新创业平台11个,实施重点机器换人项目101个,被评为省工业强县综合评价先进区。加大助企解困力度,使用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3.66亿元、应急转贷专项资金17.96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加强品牌培育力度,市长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建筑业实现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5.6%。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外贸跨境电商园等一批电商平台建成投用。状蒲片时尚商圈一期工程扎实推进,白鹿堡时尚产品博览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温州国际机电城基本建成。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成功引进青山钢铁旗下企业等项目,到位外资977万美元、内资62.93亿元、市外房地产资金60.08亿元。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2条优惠政策,完成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浙南科技城发展总体纲要、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高新产业大平台建设扎实起步。源大创业园、蓝江软件园创成省级孵化器,兰理工温州科技园启动建设,省级海洋农高园创建有序推进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挂牌成立区招才局,引进国千1人、海外工程师2人,入选省千2人、市级重点国外智力项目4个,培育高技能人才569人,创成区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雅林现代农业园、莲情文化园等品牌效应凸显,创成省、市级渔业精品园2个,现代时尚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都市构建加快推进。开展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清零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完成重点项目清零20个,全年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05.56亿元。中心区建设全面提速,科技创新大楼、1101工程、F地块大型地下停车场及主题公园基本建成,机场航空总部大楼、青山总部大楼主体结顶,新奥体中心、区便民服务中心、区规划展示馆等项目加快推进,龙府锦园、奥体城等项目开工建设。文昌路综合管廊系统工程基本建成,市域铁路S1线、瓯江南口大桥南接线、330国道龙湾段等交通工程稳步推进,瓯海大道东延及枢纽集散系统、温州大道东延、环山北路等城市主干道加快建设。开工220千伏龙东变、110千伏瑶溪变,投用110千伏海滨变。全面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整村改造签约1643户,永中朱垟在全市率先完成整村签约,创造了朱垟新速,蒲州下埠、瑶溪底岭下完成签约95%以上,海滨教新一期、状元周宅等项目主体结顶。深化千百工程,永中双岙、瑶溪朱宅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893亩,盘活优化存量土地996亩,清理转而未供2413亩、供而未用2547亩,收回国有土地1583亩。落实建设用海指标6662亩,新增确权海域7314亩。成功发行全市首单五水共治定向债,全市首个PPP房建项目永兴北园安心公寓开工建设。  (三)环境治理持续深化。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完成黑臭河整治39条,河道清淤55.3公里。开展截污纳管专项行动,建成污水管网39公里,疏通715公里,新增最后一米纳管企业818家。完成东片污水处理厂一级B提标改造,污水日均处理量超10万吨,塘河主要污染物指标显著下降。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合成革整治通过验收,淘汰燃煤锅炉163台、黄标车1214辆。加快实施农业面源治理,拆除养殖场31个,新增农牧结合配套消纳地2.1万亩。启动蓝田片区环境综合整治,整顿电镀、拉管企业127家。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完成三改面积499万平方米,处置违法建筑149.89万平方米,蒲州、状元、瑶溪无违建街道创建通过验收。全面完成两路两侧专项整治,两无三化四边三化考核居全市前列。新增绿化面积98.4公顷,建成滨水公园12个,高速东进城口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实现主体结顶,永中中心工业区工业垃圾中转站、市区东部装潢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渣土处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完成民生实事60件。全年民生支出19.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9%。深化美丽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所,投用区一小、永兴一小、瑶溪六小,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附二医龙湾分院、龙一医迁扩建工程开工,温州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城卫生院二期加快建设。成功举办寻梦永昌堡活动,进一步打响古堡旅游文化品牌。投用区图书馆,建成24小时城市书房2个,创成星级健身示范点30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9个,状元农贸市场获评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瑶溪街道实现村级全覆盖。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新增养老服务补贴对象388人,老年人群覆盖率达3.5%。实施救急难试点,发放临时救助金346万元,惠及1003人次。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惠及2.73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新增专用停车泊位3795个、社区巴士线路3条,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2条,投用70辆预约出租车。全力推进社保扩面工作,五险合计净增2.9万人,办理被征地农民转企业职工保险6570人。完善就业创业群体帮扶机制,源大创业园创成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城镇登记失业率2.03%。深化平安创建,综治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实施十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夏季消防安全双月攻坚专项行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圆满完成六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推行新居民居住证积分管理,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武装、双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移民、防汛防台、殡葬改革、海防打私、区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加快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成企业股改20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挂牌93家,新三板挂牌3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和工作职责整合,调整高新区管理体制,组建卫计局、外侨办,挂牌工务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起步,精简事业编制5%。出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策,稳步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加大部门预算改革力度,落实部门预算草案分项审查工作机制,实现资金申报全过程监控。以互联网+思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五级联动审批服务新模式,实现网上办事无缝对接。积极推进五单一网建设,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办证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三公经费支出较年初预算下降24%,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到位。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10件。深入开展效能龙湾361服务千人评议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活动,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各位代表,2019年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全面收官。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市委、市政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投资驱动、产业转型、都市构建、生态优先、文化引领、民生和谐六大战略,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担当克难,砥砺前行,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实现全市年度综合考绩四连优。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预计十二五末区本级生产总值是十一五末的1.52倍,年均增长8.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5∶59.5∶40。区本级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10.4%。累计化解银行不良贷款52.82亿元。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6.42亿元。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新获国家专利授权12755件,创成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区。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抓投资强基础,城区面貌得到新改善。实施重点项目134个,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4.36亿元,是十一五的4.2倍。实施1+4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区域道路网框架日臻完善。中心区面积由14.58平方公里扩大到71平方公里,中央绿轴等城市景观设施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开铺运营。实施城中村整治改造项目57个、面积348万平方米,涌现出教新样板等先进典型。改造旧住宅区271万平方米,永中桦组团、蒲州天鹅湖社区创成示范样板小区。深化千百工程,创成美丽乡村精品线1条、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市级精品(示范)村12个。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严整治优生态,人居环境得到新优化。大力推进811环境污染治理,电镀、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行业通过整治验收,合成革生产线削减53%。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入,中心区、党校、温八高周边空气质量初步改善。五水共治累计投入资金23.65亿元,完成东片防洪一期等水利项目,防洪减灾效益进一步发挥。建成黄石山、茅竹岭、钟秀园等70多个公园,绿化造林1198公顷,新增绿地1333公顷,建成海洋公园红树林6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实现由一张床到一间房的跨越。深化两无三化四边三化三改一拆行动,创新一把扫帚扫到底机制,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技术评估。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生活得到新提高。预计区本级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5%、10.4%,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为1.65:1。区实验中学、区一小、区十幼等14所新校(园)舍建成投用。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技术评估,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中国书法之乡、省级卫生强区、省级体育强区、省文化先进区、省级红十字工作示范区。国安寺千佛塔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五险参保83万人次以上,最低工资、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初步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11标台,实现行政村2公里公交全覆盖。依托物联网技术,加强社会治安立体管控,强化网格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妥善化解,平安创建实现二次夺鼎。  各位代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区本级生产总值、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未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两链三险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生态环境总体不容乐观,环境整治任重道远;城市功能配套与都市区发展定位尚不匹配;土地、资金、人才等保障能力不强,支撑赶超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日益趋紧;公共产品供给仍显不足,与群众需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门办事效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工作作风等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强化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的窗口期;加速城市崛起、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关键期;建设两美龙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攻坚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加快破解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结构不优、城市功能不全、体制机制不畅、要素支撑不足等瓶颈制约,更好顺应转型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创龙湾赶超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五个龙湾建设,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把创新转型贯穿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统筹发展加快建设浙南科技城,着力打造温州东部发展主引擎,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区本级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突破3万美元;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0元、41000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8%、9%以上,实现四翻番目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达到30亿元;限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以上;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左右;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家特色型高新区中等以上水平;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创新能级  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为引领,强化实体经济振兴,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并重,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产城融合发展、规模集聚发展,持之以恒打好产业升级组合拳,打造新常态下龙湾产业升级版。  坚持创业创新。依托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平台优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激发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67.76亿元,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以上。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新增国家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省级科技大市场建设为重点,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深化知识产权运营实验区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  构建创新平台。围绕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目标,按照323产业定位和一心一轴两核七片空间布局,根据一三五八开发时序,举全区之力推进浙南科技城建设。到2020年,完成南北启动区块建设,打造一批主题科创平台、人才平台,基本建成功能复合、交流共享、集约融合的新型开放式科创新城。注重区域性产业云服务和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应用,建成一批创客中心以及新能源环保产业加速器、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中心等重大科创产业平台,加快引进激光与光电、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高度集聚人才和科创要素,大力引进国千省千580海外精英等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实施750罗峰计划,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带资金的高、精、尖创业创新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加快产业创新。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思维下的业态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挥空港新区主平台优势,深入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快传统产业疏导提升,推动阀门、不锈钢、制笔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编制龙湾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进质量龙湾建设,实现龙湾制造向龙湾创造转变。发挥海洋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筑强区建设,到2020年实现建筑业产值超200亿元。依托文化创意园、电商园等时尚产业平台,加速发展电子商务、信息经济、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推动商贸物流、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商业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时尚农业,建设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美丽田园品牌。全面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永昌堡旅游品质,实施永中寺前街保护开发,进一步打响古堡、古街、名人、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大罗山、塘河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精品线。  (二)着力夯实城市基础,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都市化战略,运用TOD城市开发模式,加快建设温州交通枢纽,切实增强区域承载力和辐射力。  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北创新、南崛起、东拓展、西更新思路,着力优化浙南科技城、都市中心、临空经济、时尚创新等四大板块功能布局,加快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推动板块联动发展。积极对接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区域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中心区优先发展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功能,倾力打造精品商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品质生活中心,全力提升城市首位度。加快瓯飞围垦开发利用,发挥综合交通优势,着力将空港新区打造成为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性航空城。进一步发挥状蒲片科研孵化、时尚消费、众创空间等时尚载体辐射效应,促进与滨江商务区融合发展。  打造交通枢纽。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集航空、港口、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于一体的温州交通综合枢纽。建成机场T2航站楼、甬台温高速复线龙湾段,启动建设金丽温高速东延线,争取高铁在龙湾设立站点,积极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投用瓯江南口大桥南接线工程、228国道龙湾段、330国道龙湾段和市域铁路S1线、S2线(一期),形成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实施城区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瓯海大道东延及枢纽集散系统、温州大道东延、瓯江路东延、环山北路、围垦路等城市主干道,完成永定路、龙腾南路等交通节点整治,完善区间道路网,打造区内15分钟交通圈。  完善城市配套。加快实施一批市政、智慧城市、能源等基础性工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城区架空管线上改下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重点区域架空管线整治。建成220千伏龙东变,改造220千伏蒲州变,投用110千伏瑶溪变、永17变等工程。实施停车场(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5条。围绕智慧城市示范区目标,加快推进云、网、端三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视频联网等项目,实现免费WiFi公共区域全覆盖。  (三)着力推进生态文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两美目标,深入实施生态化战略,积极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把龙湾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深化环境治理。推进新一轮811生态文明行动,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大力实施消灭黑臭河、劣V类水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河长制等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实施水岸同治、活水畅流工程,建设塘河旅游走廊,着力打造美丽水乡核心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温瑞平原东片排涝、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工程,增强城区蓄洪排涝抗旱能力。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PM2.5浓度持续降低,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优化城区环境。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拆迁安置方式,完成浙南科技城、中心区和状蒲片范围内行政村整村改造22个。推进城市街景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城区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突出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智慧城管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绿满龙湾行动,打造环大罗山景观带和空港绿轴休闲区,新增绿地300公顷。持续深化三改一拆,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重点类型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完善管控机制,提高拆后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创成无违建区,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注重绿色发展。加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技术装备清洁更新,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积极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升非化石能源、天然气使用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等产业,发挥龙湾山水资源和环境资源优势,建设树排沙省级海洋公园,促进自然与人文、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着力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树立国际化思维,在扩大开放中寻求动力和空间,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全面开放中提升实力和竞争力。  开拓国际市场。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温州对接一带一路、长三角和海西区的桥头堡。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与东盟、中东欧国家开展多领域合作。通过境外与本地园区、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产品价值高端发展。鼓励出口龙头企业、品牌示范企业,在境外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坚持进口、转口、出口贸易一起上,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互动,赢得区域发展竞争的主动权,不断提升龙湾国际化水平。  转变贸易方式。顺应国际贸易新形势、新要求,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化经营活动,推动外贸发展从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型、从扩展广度向扩展深度转型。推进出口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扎实开展海外龙商贸易回归,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外贸交易方式。积极打造出入均衡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力争创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区。强化以商引商、以外引外、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量资金投资、境外上市企业投资、金融租赁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搭建合作平台。按照全市综合保税区一区两片规划,积极申报创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温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精心培育时尚消费博览会、时尚文博会等特色展会,引进一批国际性知名展会品牌,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国际专业展会,打造国际性会展中心城区。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扶持各类专业展会和重要出口商品宣传活动,促进中外企业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  (五)着力增强民生服务,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共享发展,大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保基本、促公平、提品质、优功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发展民生事业。大力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美丽学校建设加快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重大教育基础建设项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成省级教育现代化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社会办医,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项目,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深化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街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改革。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时尚、文化与旅游等融合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强化文物保护和修缮,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范围,完善城市15分钟文化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改造国际网球中心,建成新奥体中心。  完善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大力发展银发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优化医养结合发展软环境,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覆盖面,打造健康养老示范城区。继续推进社保扩面,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支持商业保险进入社会保障领域,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保障需求。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加强弱势群体人文关怀,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强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健全儿童、残疾人关爱体系,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强化社会治理。围绕经济金融、反暴恐、宗教、公共安全、劳动关系、网络舆情等重点领域,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平安创建机制,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加大征信体系建设力度,全力建设信用龙湾。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深化信访制度改革,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食药品监管,完善和落实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及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积极构建质量安全治理体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人口计生新政策,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健全新居民服务管理体系,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6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三五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区和区本级生产总值同比均增长7.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0%;出口总额均增长5%;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分别增长8%、9%;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1%;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2016年,我们将通过重点突破、重大引领和重要改革,全力抓好九方面工作:  (一)以浙南科技城为主阵地,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各层次规划,依托科技城发展总体纲要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南部核心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启动龙水单元控规修编。按照中间突破、两翼拓展开发思路,加快南部区块开发,完成投资15.78亿元。启动科技梦想小镇和TOD创客小镇建设,开工中科院温州生材所、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生命健康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全面开展原温州工业园改造,制定城市更新政策,加快落后产能、污染企业退出,完成北起步区的企业用地征收补偿工作,收储土地540亩。完善科技城投融资平台,力争将高新区建设投资公司打造成市级平台。全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加速打造温州创新高地。加快兰理工温州科技园、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温州海创园等载体建设,着力突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完善引才、聚才、用才、留才机制,落实1+6人才政策,以引进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为重点,力争引进国千省千580海外精英专家3名以上。加快建立科技金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科技债券,争创省级科技金融试点区。

(二)以中心区建设为核心,提升城市承载力。按照一核三片侧重开发、统筹推进的思路,全面做优中心区城市功能,突出集聚效应,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实施黄石山公园二期配套工程,加速建设龙府锦园等一批精品楼盘项目,投用区规划展示馆、区人才公寓、科技创新大楼、1101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做精做优核心区。加快永中旧城片改造,开展龙湾中学周边、建中街沿线整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促进旧城新区融合发展加快瑶南片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片区市政、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启动瑶溪龙东下塘、金岙工业园等2个片区连片改造,完成永中联谊新联、瑶溪黄山黄石、蒲州江前、状元三郎桥等整村改造签约3000户以上。开工永中朱垟、瑶溪底岭下等整村改造安置项目,加快实施蒲州汤家桥、海滨教新、永兴五溪等工程,建成状元周宅、瑶溪河滨等项目。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创成精品示范村3个。加快智慧龙湾建设,建成公共场所WiFi热点61个、无线接入点1980个。  (三)以空港新区为主平台,加速产业更新。全力推进天城北园道路网工程建设,完善永兴南园、龙湾滨海工业园道路网,着力夯实空港新区发展基础。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加快推进空港新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力度,力争大自然鞋业、圣邦机械等21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小微园建设,空港新区机械装备小微园实现开园, 基本建成激光与光电产业园、时尚小微园。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加快老旧工业区腾笼换鸟,完成机器换人项目100个。推进三转一市,完成个转企80家、规下转规上50家、限下转限上40家,新三板挂牌3家,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实施领军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广1+N组团模式,推进同行业重组集团,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枚、浙江名牌产品2个。加快传统产业整合疏导步伐,推进铸造、不锈钢、铜加工行业疏导提升。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化解两链风险,稳妥处置僵尸企业,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债,加快诚信体系修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以时尚商圈建设为抓手,加快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文昌路沿线科研孵化、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资源,基本建成众创社区,着力打造主题鲜明、风格独特、产业成熟的文昌创客小镇。加快时尚商圈建设,落实商圈扶持政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抓好商圈营运招商。启动建设世界时尚产品博览园、邻里商业广场,加快推进达得利、康乐等项目,建成白鹿堡啤酒馆、广大城市蜂窝、蓝江188时尚创客社区。依托本地传统时尚产业发展,汇聚国内外知名时尚品牌,加快打造温州国际名品直销主阵地。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挖掘永中、状蒲等传统街区商业元素,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品质夜市街区。突出抓好网络经济,建成温州激创智慧电商创业园、温州农业电子商务基地等一批电商园区(楼宇)。加快推进市场建设温州国际机电城、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实现开业。理顺永昌堡管理开发体制,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古堡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建成雅林农业观光园二期、莲情文化园二期,积极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和民宿经济,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五)以交通设施建设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重点项目62个,确保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39.2亿元。深入实施瓯江南口大桥南接线、228国道龙湾段、330国道龙湾段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域铁路S1、S2线和温州大道东延、环山北路、环镇路等工程,开工龙瑶大道、通海大道西段、新川大道等市政道路,瓯海大道东延及枢纽集散系统主车道、罗东南街建成通车。加快汤家桥公交总站等站场建设,改造公交候车廊20个以上。深化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公里。大力推行PPP合作模式,建立健全PPP项目库,进一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坚持引项目促投资,全力推进卓诗尼物流中心、泰昌实业等项目落地,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到位内资56亿元。加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做地4259亩、收储1241亩、出让1331亩,清理土地1000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000亩,垦造耕地1000亩,旱改水2000亩,围垦填海2501亩。深化重点项目清零行动,从严惩治阻挠、破坏工程建设等违法行为。  (六)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推进生态建设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大力开展活水畅流和河道生态修复,进一步做好黑臭河整治成果的巩固和提升,疏浚15公里,力争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坚持水岸同治,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0个,新建污水管网20公里,投用东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开工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永强主塘河生态景观带和水乡文化建设,完成绿道1公里。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等整治力度,开展鞋革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大淘汰黄标车和高污染燃料锅炉力度。深入实施绿满龙湾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无三化行动,开展架空管线上改下,完成瓯海大道龙湾段整治提升,新增绿地77公顷,创成绿化美化示范路2条。健全市容环境管理机制,投用永强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不断改善城区面貌,全力做好全国文明指数一年一测评工作。  (七)以惠民实事为主线,优化民生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十方面民生实事50项。积极推动市区两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永强中学、海滨一小、海城二幼等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新增24小时城市书房1个、文化礼堂5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大力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引入迪安诊断等项目,加快附二医龙湾分院、温州阳光中西医结合医院、王侨骨伤医院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健身苑点15个,举办区第七届全民运动会,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个,实现居家养老村级服务网络全覆盖。突出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救助,开办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状元公益街区。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实施救急难,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和精准扶贫。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依法全面推行两孩政策,优化计划生育服务。持续深化平安创建,争取创成2016年度平安县(市、区)。全力做好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应急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强化食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国防动员整体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建设。继续做好移民、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八)以深化改革为引领,增强内生动力。按照供给侧改革要求,以经济领域改革为重点,激发转型动力、增强发展活力,全面落实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新12条,探索增信体系建设,完善区域金融稳定机制,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降。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腾笼换鸟激励机制和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制定低效企业淘汰退出配套方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健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机制,深化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和养老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落实市区两级同权扁平化行政审批制度,做好上级下放事权的有效承接和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政务服务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化五单一网建设,严格落实商事登记制度,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电子化注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促进预算信息公开。理顺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  (九)以提升作风效能为指向,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严格落实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行政权力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加强政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驰而不息反四风、优作风。严格执行无为问责制,强化限时办结制,切实把狠抓落实作为推动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和主旋律,积极承接省市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和攻坚任务,抓要点、抓要害、一竿子抓到底,不折不扣、高效落实、执行到位。着力打造一批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敢闯肯干、善打硬仗,以虎口夺食的勇气和智慧,真正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坚持勤俭节约,全面完成公车改革,进一步削减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大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龙湾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加快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而努力奋斗!名 词 解 释    1.五化战略:指2019年1月14日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生态化、信息化、时尚化、都市化、国际化战略。  2.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旨在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3.互联网+: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4.五单一网: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  5.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指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由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由工商部门核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原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不再发放。  6.四个全面: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五个龙湾:指创新龙湾、品质龙湾、国际龙湾、绿色龙湾和幸福龙湾。  8.四翻番:指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9年翻一番。  9.僵尸企业:指自身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11.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城市开发模式:指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也称公交导向开发,是一种高密度居住、零售、办公、公共设施和开发空间相混合的一种土地使用模式。  12.海绵城市: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3.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4.三严三实:指2019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