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洪莲螳螂拳】螳螂拳

螳螂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是象形拳中的一种。

相传为明末清初即墨(今山东)人王郎细察螳螂捕蝉时攻防有变、长短兼施、擒纵得法,深受启发,遂创出螳螂拳。

从明至今,螳螂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现逐渐形成多种流派,有少林僧侣所创的七星螳螂(又名罗汉螳螂),清初赵珠创的梅花螳螂(又名太极螳螂),清末魏德林等创的六合螳螂(又名马猴螳螂),民国时期张德奎所创的秘门螳螂,此外还有鸳鸯螳螂、八步螳螂、摔手螳螂、地趟螳螂等十几个种类。

在这些众多的流派中,还有一种鲜为人知螳螂拳,那就是洪莲螳螂拳。

洪莲螳螂拳是张显华先生以螳螂拳、红莲拳、少林拳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形意、八卦、太极、沾衣跌拿、技击散手及跤术等之精华创编而成的。

它自成体系,风格独特。

其内容有理、拳、械、功、术、用。

理即拳法理论;拳即拳法套路;械即器械练法;功即基本功法和功夫;术即养生之术;用即散手技击和实战用法。

洪莲螳螂拳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尽美,逐渐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

其内容丰富,在徒手套路上有:洪莲螳螂拳之八步拳、七星式、四路崩打、螳螂出山、崩步、拦截、偷桃、翻车、螳螂手、梅花跃步、螳螂扑蝉、一至六路摘要等三十余种套路器械套路有:洪莲螳螂刀、螳螂剑、螳螂齐眉棍、洪莲螳螂双钩、螳螂双锏、螳螂双锤、螳螂连环枪、春秋大刀、月牙铲、方天戟、哪吒枪等二十余种器械套路;功法有:洪莲螳螂十二桩、筑基功、洪莲螳螂七星势、洪莲螳螂双人靠、洪莲螳螂拉手功、洪莲螳螂单功及铁臂功、铁砂掌、鹰爪功、洪莲螳螂罗汉内功和金钟罗汉排打功;养生术有:十段锦、三十三式太极架、六合八法拳、太乙五行功等;技击散手有:定步双人打、活步双人打、一百零八手、奇门点打一百二十招、阴招毒手十八打及接打暗器等。

洪莲螳螂拳除具备原螳螂拳共同特点外,它在动作、手法、功法及用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它主要体现在二十个字上:勾、搂、采、挂、拿关节,劈、崩、刁、横、砸为先,粘、闪、贴、靠、摔为主,推、撩、封、送、打在前之优点;有眼疾、心定、身灵、体稳、手快之特长;在发力上讲究起、发、顺、达四个字: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达于七拳;在运用上松沉弹抖、发放自如;其结构紧凑、手法明快、劲整力圆、周身一体、打防同步、变化无穷。

洪莲螳螂拳倍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已在苏、鲁、豫、皖、湖南、四川等地逐渐传开,并开始走出国门,已传向澳大利亚。

张显华先生的洪莲螳螂拳弟子遍布各地。

如焦芳玉、韩健、李刚、吴波、刘勇、王成刚、牛玉刚、张代才、陈琛、范冉、杜娜、黄松华、朱成松、朱成元、陈浩翔等,他们均为洪莲螳螂拳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附:张显华先生的洪莲螳螂拳照   (责编:高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