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鼓励和理解让孩子快乐成长_郑春华和太子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故事,打动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心。

如今,当年蹒跚学步的大头儿子,已经是名牌大学的一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了。

那么,这本书的作者郑春华是如何书写自己育儿心经的呢?      让孩子从小读故事      大头儿子出世的时候,郑春华已是以《圆圆和圈圈》《紫罗兰幼儿园》等儿歌、童话而令人瞩目的青年女作家了。

作家妈妈有讲不完的故事,儿子才刚刚半岁,她便把他抱在膝盖上,讲故事给他听。

一次,郑春华儿子讲故事,偶然翻到自己的作品,就把自己的名字指给儿子看,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给他听。

以后,儿子一翻开书,就找妈妈的名字,并因此迷上了认字。

那时候,大头儿子不过三四岁,但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字就要求大人念给他听。

字见得多了,也就认得快了,很快他就能自己看图画书了。

别的孩子出去玩,父母都为孩子带上零食,而大头儿子出去玩,郑春华都是带上书。

有时大头儿子妈妈的出版社去玩,最吸引他的不是花园里的花草、大人们给的零食,而是堆满了书的图书门市部。

他一头扎进花花绿绿的书堆里,叔叔阿姨们逗他,他也不搭理,直到出版社下班的铃声响了,他才老大不情愿地站起来。

书虫儿子也有让妈妈烦恼的时候。

他太喜欢看书了,趴着看,蜷着看,吃早饭时还在看。

每次到了吃饭时间,作家妈妈就要化身“女巫”,声嘶力竭地尖叫几声,儿子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本。

一个夜晚,郑春华突然发现儿子泪水涟涟,而他手里是美国作家怀特的书《夏洛的网》――四岁半的儿子被这个优秀的儿童故事打动了。

郑春华儿子柔软的身子搂在怀里,任儿子放声大哭。

儿子的眼泪里,她仿佛看到一颗文学的种子轻轻地落到儿子稚嫩的心田。

孩子的优点总比缺点多      进入小学不久,郑春华发现,儿子老师似乎相处得不太和睦。

郑春华儿子每天上学前的“吻别”中,感觉到儿子内心的焦虑。

和所有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一样,儿子面临巨大的转折,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

为了减轻这种压力,她决定为儿子换个班级,可儿子不愿意。

儿子垂下脑袋,说:“新老师不会要我,我太调皮了。

郑春华怜爱地看着儿子,说:“我见过你的新老师了,她说她肯定很喜欢你,那你喜欢喜欢老师呢?”儿子点点头,满心欢喜地去了新班级

妈妈的当然知道,即使换了班级儿子还会遇到其他挫折的,因为儿子是班里调皮捣蛋的“四大天王”之一,他怎么会因为调换了班级就改变顽皮的天性呢?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这不是什么过错,做父母的一定要想法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

“你的优点比缺点多”,郑春华每次开完家长会回来,都会对儿子说这么一句话,她想方设法地让儿子相信,虽然他有缺点,但主流是好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每当听到妈妈说出这些评价时,儿子黑亮的眼睛就会放出异样的光彩。

陪伴孩子,理解孩子      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郑春华给了大头儿子一个温馨、快乐的童年。

但她本人的童年却是充满爱的缺失和遗憾的。

那时候,工作忙碌的父母很少陪伴她,看到邻家女孩总是左手牵着妈妈、右手牵着爸爸,她很是羡慕。

所以,当儿子降临人世,她想得最多的不是让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而是怎样去陪伴他、读懂他、理解他。

有一天,儿子告诉她,他很喜欢班里的一个女生,因为那个女生像小猫一样温柔,还建议妈妈有空去看一看。

过了不久,儿子又说,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和那个女生结婚。

郑春华听了,一点都不大惊小怪,而是温和地说:“可以啊,等你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你还像现在这么喜欢她,妈妈完全同意。

儿子开心地笑着倒在床上。

童言无忌,郑春华不但不责怪儿子,反而因为儿子小小年龄,就懂得欣赏别人而感到欣喜。

她深知,一个从小生活在浓浓爱意中的孩子,爱的种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在他的心中发芽。

但是,理解孩子不意味着迁就孩子

一次,儿子上课吃东西,班主任走过去刚要批评他,儿子就指着前面的女生说是她给的,老师便转过身去批评那个女生

而在窗口等儿子放学的郑春华刚好目睹了这一切,心里挺不是滋味。

虽然孩子的举动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懂得承担责任比功课优秀更重要。

她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妈妈单位搞活动,妈妈在车上拿出一包话梅分给大家吃,结果有位同事吃完话梅后,就把核吐在了车厢的地板上。

社长看到,走过来让同事把话梅核捡起来,并批评了她。

结果,同事辩解说,话梅妈妈带来的。

社长就开始批评妈妈……   儿子的脸涨红了,气愤地大声说:“这是叛徒行为!”郑春华立即不失时机地说:“那,好像妈妈感觉你也当过这样的叛徒。

儿子眨着黑亮的眼睛,想了想,不吭声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对妈妈说:“妈妈,以后我不当这样的叛徒了。

郑春华摸摸儿子的头,赞许地笑了。

她知道,虽然儿子还小,但以后再遇到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事情时,是会勇于承担的。

【名人档案】   郑春华,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成绩卓著。

著有《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多部作品,曾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已成为我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