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这一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呈现出科技化、商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

苏州利用城乡一体化改革国家级试点区的发展机遇,扣住信贷资本两个市场,辅以财政支持,全方位加大现代农业金融支持力度。

苏州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对于改进和推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乃至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苏州 现代农业 金融支持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一、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现状   (一)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标杆   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以现代经营管理原则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配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和效率实现农业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形态。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多层次的。

第一,科技化。

依靠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为推进器,在规模化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先进设备普及程度。

第二,商业化。

商品化程度高,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领域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农业突破传统种植养殖限制,衍生出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调节等综合功能。

第三,组织化。

打破原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简单组合,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下产业链条紧密高效联接,压缩产出、存储、流通等环节的成本。

第四,可持续化。

现代管理和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智能化经营等途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协调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机统一。

苏州市根据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期间切实贯彻落实“三农”决策部署,以苏州农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被称为“距离城乡一体化最近的城市”的苏州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标杆。

1.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推进优质粮油、特种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业和规模畜禽等主导产业布局规划的形成,主要粮食产地产出率大幅提高,水产养殖利润不断增加,蔬菜果茶花木等园艺农业产值连续攀升,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高。

2.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以促进农业规模化为切入点,以现代农业园区为立足点,以发展质量品牌农业为着力点,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推进器,借此实现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形态转变。

3.现代农业生态环境。

大力恢复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发展“果园养鸡”、“稻田养鸭”等新型循环生态农业,打造休闲观光等多功能农业基地,对农业农村各类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二)苏州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是以诸多要素和力量为基础和推动力的,其中金融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注入贯穿始终,这不仅是由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从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出发的选择。

首先,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科学技术支撑,其中包括先进的工业化设备、基础设施等如高效播种收割机、智能化温度湿度调节设备等都需要大量信贷支持

其次,农业商业化和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依托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高效产业链条建设,农业的综合拓展功能如观光旅游农业等新颖形式也需要金融机构全程协助,引导资金适时合理、科学连续地流入需要的环节和部门。

此外,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以保证农业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目前,苏州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支持体系呈现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格局。

1.信贷市场金融支持

(1)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面向“三农”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苏州分行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拓宽支农领域,在实践中寻求银行政策性业务和盈利性业务的平衡。

从粮棉油收购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从水污染治理到生态工程建设,从旧城古城改造到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发行苏州分行筹集分配专项信贷资金真正做到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

(2)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银行金融机构,始终承担提供涉农金融服务的角色。

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在实践中尤其立足苏州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全方位响应本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信贷资金需求,为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贡献力量。

苏州农行开发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农捷通”(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支持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的创新型农业生产项目开展,“城乡通”(固定资产贷款产品)降低“三农”信贷门槛,确保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农业和农民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等。

(3)农村信用合作社。

苏州地区农业经济生存环境和发展水平具有明显优势,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信用体系具有支农惠农资金实力,对金融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较高,苏州农村信用社以市场化为基础不断推动商业化运行进程。

2010年11月25日宜兴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苏锡常农信社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

结合苏州情况,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更好发挥服务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响应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贷款到现代农业生产和涉农企业贷款的资金需求。

(4)邮政储蓄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适应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充分利用当前苏州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多元化、机制改革纵深化、风险分散补偿转移机制健全化的机遇,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助力“三农”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5)村镇银行

当前苏州地区村镇银行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资产负债规模稳健扩张,尤其是在支农信贷方面不断增强力度,利于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和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解决“三农”发展瓶颈等作用显著。

(6)农业保险。

苏州农业保险贯彻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加强农业保险宣传组织工作,强化农业保险风险控制分散转移机制,在横向广覆盖和纵向可持续两个角度服务现代农业

2013年全年累计风险保障31.8亿元,覆盖农户达26.7万户,主要种植业险种100%承保,主要养殖业险种“应保尽保”。

①   (7)民间借贷。

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农村有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为43.8%,远高于全国34.7%的平均水平。

农村家庭债务总额中有64.6%都来自民间借款,远高于全国32.0%的比例。

苏州民间闲置资金规模巨大的背景下,苏州民间借贷迅速发展壮大,2011年数据显示苏州民间借贷机构有4000余家。

2.资本市场支持

股票市场上农林牧渔业大类相关的上市公司,为现代农业发展进步从各个层面的需要上提供资金支持,如002274华昌化工(化工―化学制品―复合肥),300261雅本化学(化工―化学制品―农药)等。

债券市场上,2014年苏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其中3年期10亿元,利率5.2%;5年期10亿元,利率5.43%,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涉农贷款。

②   3.财政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对此责无旁贷。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政府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视,财政支农呈现稳健持续增长趋势,绝对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扩大。

苏州市政府通过宣传工作开展和补贴政策刺激,提高地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生态工程间接补贴和农户直接补贴相结合,特别关注水源地、湿地、林业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财政补贴扶持。

截至2010年底,市、区两级财政共审核拨付约1.1亿元生态补偿资金,覆盖31个镇、街道,204个行政村,近4万亩水稻,24万亩生态林业。

③   二、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苏州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行会组织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农村金融二元结构遭遇发展瓶颈。

由于农业本身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周期长、产出波动性大、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和农户信用意识薄弱收入较低等因素,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考量,正规金融机构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市场的参与度不够,甚至为追逐利润和规避风险而收缩已有分支机构,呈现出撤离农村市场和减弱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良倾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不够成熟,品牌未建立,在与各类金融机构竞争中出于弱势生存困难,村镇银行成长缓慢、大型金融机构参与热情不高、为真正深入金融服务匮乏地区,网点覆盖率有待提高;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有待开发完善,吸收农村金融市场闲置资金未充分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甚至助长农村资金外流。

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如民间借贷等规模巨大的同时缺乏规范引导造成农村金融体系混乱动荡。

此外,农业保险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赔付率高,风险转移机制和再保险机制不完善而促使农业保险机构压缩保险险种和承保金额等,农业保险普及程度不够。

信贷市场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以外,资本市场发展也不完善,从涉农上市公司数量可见一斑。

财政支持也存在资金运用不合理,支农范围狭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机构职能缺位   首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贷款规模有限,不良信贷资产多,运营成本高而经营效率低,金融支农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这归因于资金来源依托国家信用造成依赖心理,资金运用受政策约束造成体制僵化,经营范围局限于粮棉油业务导致业务高风险低收益,支农业务范围狭窄等诸多因素。

其次,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存在管理能力有限、经营基础较弱、竞争力不足,难以处理好盈利目标和支农任务的平衡的问题,并且由于内部风险控制和信用评级系统不完善导致坏账率高和高成本低收益。

再次,村镇银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和网点优势加之其他大型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吸储困难,较低市场门槛和针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造成高风险甚至亏损,逐渐偏离服务区域内农村经济建设的初衷。

此外,“三农”正规信贷需求强烈却未得到充分满足,推动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

(三)金融支持基础薄弱,金融风险较高   第一,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农民信用意识薄弱导致金融机构信用评定成本高,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有待提高;第二,相关的政策补贴和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金融市场组织发展的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第三,农业信贷担保机制有待发展,担保机构数量缺乏且形式单一,其中政策性担保受行政干预明显、商业性担保风险大难以推广、互助性担保规模有限,不能有效保证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散、转移和补偿;第四,农村金融市场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导致监管措施效果不明显,加剧市场金融动荡和风险。

三、苏州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村信贷市场   1.提高政策性金融现代农业支持力度。

正确定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三农领域的职能,完善涵括国家粮棉油购销储业务在内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新型农业形态的业务格局。

不断增强自身筹资能力和资本实力,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改革抵押担保方式,切实扶持苏州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

2.提高商业性金融现代农业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银行适应城乡一体化趋势,加大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户生活贷款扶持,扩展金融服务功能;服务战略重心偏移农村方向。

邮政储蓄银行利用网点优势和客户优势面向农业农民开拓农村市场,增强资产业务,尤其是扩展贷款业务。

村镇银行为媒介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架构。

此外,规范引导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控制风险和成本的同时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的作用。

(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1.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加快农村股票市场建设。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对高效农业、智能化农业现代农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本发行和项目投资给予政策优惠。

2.通过放宽债券发行和市场准入条件推动农村债券市场建设。

鼓励涉农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进行融资;扩大农业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综合利用多种债务工具解决涉农中小企业中长期融资难题。

(三)配合相关基础设施   1.完善配套政策制度。

涉及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的相关制度应实现: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宗旨、业务范围、资金运转等;充分发挥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全方位服务职能,转变业务结构关注现代农业发展金融需要;规范引导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行为;完善抵押担保制度规定,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抵押范围。

2.巩固基础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机构体系,增强政府在农业保险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搭建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平台,完善失信惩戒制度以规范市场,提高农民信用意识。

3.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对各类金融机构和市场实现分层分类管理,整顿规范农村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75期,江苏保监局:苏州农业保险服务农业现代化取得实效。

②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2014.10.09讯。

③数据来源:江苏经济报2011.7.12B4版江苏财政,苏州生态补偿工作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课题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1.   [2]祝健,张传良,等.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3]中国苏州. 苏州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4]佘传奇,汪涛.农村信用社现存问题与区域发展模式再探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06).   [5]王汉.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较发达县域村镇银行生存发展苏州实践.中国农村金融,2013(23).   [6]王小翠.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探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8,16(4).   [7]李志辉,崔光华.基于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性银行转型――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金融究,2008,(8).   [8]谢金楼,万解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讨论,2010,(10).   [9]吕林巧.基于新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探析.中国市场,2013,(36).   [10]余丰慧.农村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点.金融博览(财富),2014,(5).   [11]刘玲玲,杨思群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基金项目:苏州大学敬文书院3I项目第二期资助;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薛艳秋,女,苏州大学本科在读,金融学专业。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