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地区鲜食型淀粉型甘薯适栽品种筛选试验

为加快推进甘薯产业转型升级,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实施了鲜食型、淀粉型甘薯适栽品种筛选试验,对6个鲜食型和6个淀粉型甘薯的产量、干物率及商品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筛选出了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主导品种,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1 试验地点  潍坊市潍城区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

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萝卜。

经青岛农业大学李俊良教授进行理化性状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9.08g/㎏、碱解氮226.51mg/㎏、速效磷38.35mg/㎏、速效钾65.99mg/㎏。

1.1.2 试验品种  鲜食品种6个:龙薯9号、红香蕉、苏薯8号、烟薯25、渝紫7号、烟薯0747。

淀粉品种6个:徐薯21、徐薯32、商薯19、济徐23、济薯25、冀薯98。

该12个品种均由山东省薯类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提供。

1.1.3 试验设计  按鲜食品种淀粉品种,设计2个相对独立的试验,每个试验有6个处理(品种)。

小区面积20m2(45,即5行区、行长5m),行距80cm,株距25 cm左右,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1.4 调查项目  生长发育进程记录定植时间、封垄时间、回秧时间、以及收获时间。

成熟后小区全部收获,称块根鲜重,测干物率,考察商品性状

1.2 田间管理措施  本试验于5月16日定植

定植前1天,施商品有机肥800kg/667m2,高钾三元复合肥20kg/667m2,深翻30cm,土肥充分混合均匀,按种植规格起垄,垄面宽40cm,每垄定植1行。

定植后于5月17日浇水1次,6月5日、7月9日、7月30日、9月11日分4次人工除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及生长状况  试验全生育期具体进程考察记录结果为:5月16日定植,7月49日封垄,10月6日回秧,11月5日收获。

全生育期提蔓1次。

2.2 鲜重产量测定分析  采用小区实收称重,各品种不同重复产量记入表1,利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下同),结果见表2:鲜食薯和淀粉薯之间差异显著。

鲜食薯产量97.25kg/小区,显著高于淀粉薯产量87.5kg/小区。

2.3 干物质量干物率测定分析  不同品种不同重复样品各取鲜重500g左右切片,利用烘干箱进行干物质量测定,计算干物率=干物质量/取样重量100%,计入表3。

2.3.1 鲜食薯干物质量测定分析  对鲜食薯各品种间及重复间干物质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显示差异不显著。

2.3.2 淀粉薯干物质量测定分析  对淀粉品种间及重复间干物质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显示差异不显著。

2.3.3 干物质量干物率关系分析  对鲜食薯和淀粉薯干物质量干物率关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显示差异显著。

干物量对干物率的影响较大,交互作用明显。

2.3.4 品种干物率统计分析  对鲜食薯和淀粉薯不同品种干物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显示差异显著。

淀粉干物率为26.5%,鲜食薯为23.1%。

2.4 商品性状  商品性状主要考察试验品种的薯肉颜色、薯形、大中薯率、薯块均匀度,具体结果记入表8,可以看出薯块整齐集中的为烟薯0747、徐薯22、徐薯32和济薯25,鲜食品种龙薯9号和渝紫7号外观品质最好;淀粉品种徐薯32和济薯25外观品质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结合潍坊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淀粉型的徐薯32、济薯25和徐薯21、鲜食型的龙薯9号、苏薯8号和渝紫7号在鲜重产量、干物率和商品性状方面要好于其他同类型品种,建议在本地生产上推广种植。

试验条件、技术手段的限制,该试验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甘薯品种的商品性状、市场需求状况还需进一步论证。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