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征联选夫婿] 夫婿什么意思

南宋乾道八年,汉中府文庙巷新开了一家理发店。

这店主叫刘清泉,早先是一介儒生,在衙门里当差,后来因为办事不够干练,被开了职,一时生活没了着落。

幸好他的老岳父是一个走街串户的剃头师傅,便教了他这门谋生的手艺。

清泉乃读书之人,让他担着挑子去走街串户,抹不开面子,于是,在老岳父的资助下,开了这家理发店。

开业之际,刘清泉想到要在店门口挂一副对联,以此来招揽生意。

毕竟,这条街上读书人居多。

清泉思量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副好对子:“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

”   第二天一早,正待他准备把对联挂上去时,被自家的小女儿刘淑玲看见了。

此女年方十六,自小酷爱读书,聪明伶俐,甚得家人喜欢。

刘淑玲看过父亲的对联,一个劲儿摇头,说对联好是好,只是太普通了。

清泉女儿口出狂言,便叫她也来一副

“来便来。

刘淑玲略加思索,便对出一副: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

此联简单易懂,而且活泼生动。

考虑再三,刘清泉把两副对联都挂了出去,自己的那副挂外门女儿的这副挂内门。

两副对联贴出后,过往的文人墨客无不驻足观望,赞赏有加,然而真正前来理发的人并不多。

后来,文庙巷的书生们听说内门上的对联不是出自刘清泉,而是出自他的小女儿刘淑玲,莫不吃惊。

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都知道了刘清泉有个未出阁的才女。

前来理发的人顿时多了起来。

清泉看生意兴隆,乐得合不拢嘴,干脆把女儿的那副对联挂到了外门之上。

刘淑玲名气渐大,慕名前来说媒提亲的人便多了起来。

说来也怪,这刘淑玲小小年纪,对媒人许诺的重礼聘金无动于衷。

最后直接告诉父亲,要征联择夫婿,以理发为题。

无论贫富贵贱,只要能对上自己三副对联的青年男子,就与他永结同心。

清泉是个读书人,自然也喜欢有学问的年轻人。

再说了,即便女儿找不到意中人,也可以为理发店招徕主顾,于是便同意了女儿的要求。

消息一出,整个汉中府为之轰动。

前来理发对联的人络绎不绝。

然而一连三天,竟没有一人能一口气对上。

刘淑玲大失所望。

此时日已西斜,只见一个年轻的书生骑马飞奔而来。

下马之后,也不多说,双手抱拳,让刘淑玲出联。

刘淑玲嫣然一笑,指着刚进理发店的一位老者,出了第一联:“进门来,发长须乱相貌老。

”   书生略加思索,也指着刚理完发出门而去的一位后生朗声道:“出门去,眉清目秀年纪轻。

”   围观的人一阵哄笑,连声喝彩。

细心人听书生刚才腔调,是外地口音,便纷纷议论,揣测年轻人到底是何方来路。

刘淑玲看对方果然不俗,来了精神。

这一次,拿起笔,龙飞凤舞地写出了第二联:“相逢尽是弹冠客。

”   书生看后,挥毫泼墨,迅疾写出了下联:“应对绝勿搔首宾。

”   众人齐竖大拇指,说不但对联对得好,书法也好生了得!刘淑玲心头一喜,正思索着第三联的内容,忽看见文庙巷尽头的阅兵场上,有许多新兵在操练。

想到这儿,刘淑玲猛一把从父亲刘清泉手里夺过剪刀,随手剪去耳畔青丝一缕,出了第三联:“磨砺以须,试问天下头颅几许?”   书生刘淑玲的巾帼气势镇住了,半天才回过神来,拔出宝剑,挥手割下衣袍一角,咬破手指,用鲜血在那片布上写就了下联:“及锋而试,且看吾辈杀敌如何?”   围观的人一阵惊呼,齐声鼓掌,喜庆二位青年才俊结为同好。

到最后,连知府大人也被惊动了。

仔细一询问,才知道此书生颇有来头,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抗金英雄陆游手下的一位幕僚。

当时陆游正带兵驻扎在南郑的梁山,听说汉中府有一位奇女子在征联择婿,便派手下一书生前来应试,没想到果真成就了一对姻缘!

2 次访问